通州区张家湾镇张湾村太玉园小区17号楼前,车棚里放的旧物几乎将空间占去大半。清理杂物的物业工作人员被几个老住户拦住,双方僵持不下。“大爷大妈,消消气,咱们慢慢说!”驻村第一书记乔石拨开人群,脸上满是笑容,声音不高却充满力量。
一位老大爷高声控诉物业扔自家东西,乔石认真听,顺势就和他拉起了家常,手里也不停,捡起旧物归置起来,“车棚里不少电动车在充电,纸箱子堆在这,万一起火了多危险。我帮您拉到废品站卖掉好不好?您要不想卖我帮您拿到楼上去。”他边说边往外搬,连聊带哄,如同劝解自家长辈。半天工夫,老人改变了态度:“乔书记在理,自家的东西不能占公共空间!”一场风波悄然平息,车棚敞亮了不少。
从通州区的一名社区民警,到张家湾镇张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乔石不知处理了多少类似这样的纠纷。“共产党员要为人民服务,只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才能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换位思考是他做群众工作的法宝。自2024年驻村以来,他将民警的调解智慧融入乡村治理,推行村“两委”包干制,一年入户化解30余起纠纷。
他不仅以身作则,始终冲在为民服务第一线,还着力建强支部堡垒,推行“坐下学、出去看、带头干”九字工作法,让支部186名党员人人都成为一面旗帜。2024年5月,乔石会同社区民警、网格长及村委,发动40余名楼门长,拉起“湾众”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以“发现、劝说、共管,协助、宣传、示范”为理念,在安全宣传、出租房统计、设施修缮督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冬季供暖期间协助摸排情况,未诉先办,让群众温暖过冬,接诉即办诉求量较同期大幅下降。
党建引领解民忧,也聚人心。去年10月,张湾村迎来首届运动会。18个项目、400余人次参与的背后,是乔石奔忙的身影——从清晨的场地布置到黄昏的奖品发放,汗水浸透了他的衬衫。党群纽带也在汗水与欢笑声中拧得更紧。
从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到凝聚人心的组织者,乔石用心用情将自己锻造成坚实的“桥”,一头承载着党组织的嘱托,一头紧系着万千群众的冷暖。这座桥以党员的初心为基,以俯身为民的情怀为梁,稳稳架设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 本报记者 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