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欧洲并购与投资)
奥迪裁员7500人:多数员工将通过部分退休或提前退休的方式离职
图片来源:Peter Kneffel, dpa目前,奥迪正处于动荡时期,其汽车销量未达预期,尤其是在关键的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为应对困境,奥迪董事会宣布将对公司进行深度重组,尤其是在成本控制和人员结构调整方面采取果断措施。
根据2024年3月奥迪管理层与工会达成的未来协议,奥迪计划到2029年裁减约7500个岗位,全部集中在行政、研发等非生产领域。主要裁员工作将在2027年底前完成。协议同时保障未纳入裁员范围的员工,其工作岗位将稳定至2033年,不受影响。
此次裁员不会采取传统的解雇或高额补偿方式,而是以部分退休和提前退休为主。约90%的受影响员工将通过这些自愿方案离开公司,涵盖1964年至1970年间出生的员工。此举旨在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调整,避免对员工造成过大冲击。
岗位调整的具体范围基于由董事长Gernot Döllner推行的“目标蓝图”,各业务部门需明确未来五年的战略定位,据此调整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虽然未公开详细涉及哪些部门,但确认重点为行政及研发领域,生产岗位则不受影响。
在此次重组背景下,奥迪继续面临销量下滑的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量进一步下降,营收和运营利润也随之减少,且上半年暂无明显改善迹象。不过管理层和工会均表示,当前无进一步裁员计划。
为增强德国本土工厂的竞争力,奥迪计划在因戈尔施塔特和内卡苏尔姆两大生产基地投资约70亿欧元,用于工厂现代化和新技术开发。值得一提的是,工会成功争取到,2026年秋季,位于因戈尔施塔特的Q3车型生产将与新款入门级电动车E3 CUV的生产同步启动,这对该工厂是一项重要利好。
关于美国市场,面对关税等不确定因素,工会明确表示,除非能获得针对员工权益的明确保障以及确保德国基地产能长期稳定的承诺,否则不会同意在美国新建工厂。目前,德国工厂产能尚未充分利用,没有建设新厂的迫切需求。工会强调,即便因政治因素需要在美国建厂,也绝不能以牺牲德国员工利益和工厂产能为代价。
奥迪管理层指出,通过此次转型,公司将提升效率和生产力,摒弃“一刀切”式裁员,针对不同业务板块采取个性化措施,确保转型的平稳推进。管理层强调,未来电气化、数字化和新型出行方式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综上,奥迪的此次重组体现了其应对市场压力的决心,同时努力通过社会负责的方式保障员工权益。未来几年,奥迪将在优化内部结构和加大技术投资的双重推动下,寻求重返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