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捐献者——武汉理工大学“00后”硕士研究生小袁(化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这个庄严的日子,这位年轻的学生党员选择用一场生命的接力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礼物。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这份珍贵的“生命火种”将立即送往鄂西地区,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特别的生日礼物
“能在党的生日这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我能想到的最有意义的庆祝方式。”小袁在采集过程中动情地说。这位出生于2002年的年轻党员,在2020年12月的一次无偿献血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5年4月底,他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当即表示同意捐献。
“作为一名党员,在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应该的。”小袁说,“七一这天完成捐献,让这个日子对我而言更加意义非凡。”采集过程中,他特意在胸前佩戴党员徽章,徽章与采集仪器中流动的血液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成长
小袁的成长轨迹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他,始终铭记“受助思源”的道理。作为校优秀共青团干部,他组织参与过数十场志愿服务活动。
“从递交入党申请书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在历时两年半的入党过程中,小袁深入学习了众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2022年5月成为预备党员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这次捐献决定,正是他践行党员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
科学严谨的捐献准备
为确保捐献顺利进行,小袁做足了功课。当体检发现尿酸偏高后,他立即调整生活习惯:戒掉最爱的奶茶,坚持每天饮用2000毫升水;在繁重的科研任务之余,仍保持每周三次的健身习惯。
“他就像对待科研实验一样认真准备这次捐献。”导师说,“还专门查阅了大量医学文献,用Excel表格记录每天的饮食和运动情况。”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让医护人员都为之赞叹。
血脉相连的生命契约
采集当天,小袁特意手写了一封鼓励信:“当我的造血干细胞流入你的身体,我们就成了血脉相连的亲人。请相信,风雨过后必有彩虹......”这封信将随同干细胞一起,带给远方的患者。
“想到自己的干细胞能挽救一个生命,这种感觉很奇妙。”小袁说。此刻,鄂西某医院的无菌舱内,患者已做好移植准备,这些干细胞将成为重建其造血系统的希望。
无声的榜样力量
虽然使用化名,但小袁的事迹仍在校园里引发热烈反响。学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原来英雄就在身边,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校领导表示:“在党的生日这天,我们的学生党员用这样的方式践行初心使命,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据悉,在该事迹影响下,学校近期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生命接力的新时代内涵
武汉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2025年全市第1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但却是首例由“00后”大学生党员在七一当天完成的捐献。“这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精神风貌,也赋予了七一这个特殊日子更丰富的内涵。”
当运送干细胞的专车驶向鄂西时,小袁收到了患者家属发来的信息:“您给予的不只是生的希望,更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培养出的优秀青年的样子。”这个平时理性冷静的理工科学生,此刻眼眶湿润:“这是我应该做的。祝愿患者早日康复,我们一起向未来。”
据悉,我国现有400多万血液病患者等待配型。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呼吁更多年轻人向小袁学习,用科学认知和大爱情怀,为更多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上一篇:VC/PE,都去搞并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