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日报国际
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堪称奇迹的快速增长。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发展提供了经验、带来了希望,被许多国家视为值得借鉴的典范。
能力建设是非中合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拓展了非洲国家同中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双方在各自发展进程中相互支持的重要合作机制。这一合作机制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就包括人才培养和建设。通过设立多个奖学金专项、邀请非洲人才参加研修研讨和培训活动等多种形式,非中教育合作蓬勃开展。多年来,中国政府多次邀请非洲国家官员、青年等赴中国考察访问,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和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些能力建设项目对于分享知识、交流经验、传播技术非常重要。
从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等传统领域,到5G通信、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非中人力资源合作项目拓展多样性、包容性,展现高质量、高水平,充分契合非方的实际需求。马达加斯加从中国政府提供的教育培训项目中受益匪浅,来自马达加斯加各领域的大批人员有机会赴中国受训。去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再次强调教育合作是非中合作永续发展的关键。中方表示将继续支持非洲国家人才培养,宣布多项合作计划,助力非洲国家提升现代化发展的动能,展现中国对非洲国家发展需求的务实回应。
作为非中教育和培训合作的受益者,我深信,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和发展必将有力推动双方的现代化建设。我至今仍记得2008年10月刚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时的情景。深夜抵达中国,从机场经过奥运村到学校的路上,我第一时间感受到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活力。求学期间,学校卓越的教学质量、丰富的课程体系以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令我印象深刻。我一直梦想着能够在拥有现代化体育设施的校园里学习,以实现学术追求与强健体魄,到清华大学学习生活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们班有20多名来自非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公务员,不仅进行基础理论学习,还到中国各省份考察,了解中国发展实践、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这段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对国际主流发展范式与各自国家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还使我们对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学习经历对我的职业道路产生了积极影响。基于对中国和亚洲的了解,我能够通过合作项目为马达加斯加同中国的双边关系发展作出贡献。我主持谈判了包括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在内的多项双边合作协议,马达加斯加成为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之一。在开展战略分析工作中,我着重关注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情况,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内核和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系统分析了其在国际层面产生的经济、政治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与马达加斯加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力度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发展融资匮乏的背景下,中方提出的倡议为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融资提供了更多机会,以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面对不断抬头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展望未来,非中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造福双方人民,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马达加斯加外交部前秘书长;责编:姜波 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