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的吉林省安图县,松江中学的绿茵场上,欢呼声与球鞋摩擦草地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一场2025年吉林省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榜样赋能 体育筑梦”校园行体育榜样大课堂活动正在展开。长春大众卓越女子足球俱乐部青年队教练员张明名,以及长春大众卓越女子足球队成员黄迪、黄可茵、闫琪走进校园,给松江中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别”的体育课。
活动现场,身着专业队服的教练和球员们刚一亮相,便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张明名站在队伍前方,目光坚定而又充满亲和力,她大声向孩子们布置着当天的训练任务:“快速运球到中间区域做一个假动作,做完之后把球传给你的同伴,然后慢跑回到位置……”指导训练时,张明名时不时就会大声向队员们强调着动作要点与训练意义,鼓励学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全力以赴投入训练。
课程伊始,张明名率先示范起基础的带球动作。只见她脚步轻盈,足球仿佛被施了魔法般,紧紧跟随在她的脚下。“大家注意,带球时要压低重心,用脚内侧触球,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足球。” 她一边讲解,一边重复动作,眼神时刻关注着场下孩子们的反应。随后,黄迪、黄可茵、闫琪三位球员分散到孩子们中间,进行分队指导。
场地一角,黄迪正耐心地纠正一名小学生的传球姿势。“手臂要打开,给队友足够的信号,传球时发力要集中。”她手把手地调整着孩子的动作,脸上始终带着鼓励的笑容。被指导的孩子起初有些紧张,但在黄迪的鼓励下逐渐放开手脚,成功完成一次精准传球后,兴奋地跳了起来。而另一边,黄可茵则带领着一群孩子进行射门练习。“眼睛盯着球门,大胆发力!” 随着她的一声令下,孩子们纷纷鼓足勇气,用力将球踢向球门,虽然有些球偏离了方向,但每次尝试都充满了活力与热情。
训练间隙,记者跟参与足球课的学生们聊起了天。她们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难掩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在今天的足球课上,我学了传球和假动作,这些技巧可太有用了,帮我掌握了更多运球知识。”松江中学校足球队队员李欣怡语气中满是开心,“我踢中后卫,这个位置特别重要,得防止对方进球,要做好防守。”李欣怡告诉记者,自己练足球已经有五六年了。“因为热爱,而且足球能让我变得活跃,还能结识好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或者足球教练。未来我也一定会坚持踢足球的!”
牛瑞仪是队伍里的守门员。“我觉得今天的课虽然很短,但是让我收获了很多,专业运动员们在团队配合上很默契,也让我对传球、接球和跑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牛瑞仪说,选择足球,是因为足球能让她收获满满,她特别喜欢足球运动中团队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和队友共同庆祝胜利。“我知道踢足球很苦,还常常受伤,我现在膝盖就磕破了,但我坚信坚持就会有收获,这些伤痕都是努力训练的成果,未来我会继续刻苦训练。”
“青少年是足球事业的未来,我们走进校园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足球的种子。”训练结束后,说起参与活动的初衷,张明名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示范和指导,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足球,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和团队精神。今天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充满热情的样子,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时间来到下午,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的绿茵场上,同样活力满满。吉林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黄龙正带着校足球队的队员们训练。他说:“选择支教是受到学校宣传和学长学姐支教经历的影响,我自己对体育教师行业也感兴趣,所以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三个月的支教经历让他收获颇丰,从最初面对课堂的迷茫,到不断查阅资料、设计教案,逐渐成长。面对乡村孩子相对内向的性格,他选择通过课余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踢足球、做游戏、聊天等方式,来拉近彼此距离。在他看来,乡村孩子对足球的热爱尤为浓烈,学校浓厚的足球氛围让他深受感染。
黄龙说,他希望在课堂上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他们思考,加深他们对足球技术的理解。比如我会问‘踢球过程中击球点位置不同会产生什么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知识。”黄龙说,这种教学方法是他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并向学校老师请教设计而来的,学生反馈良好。
尽管三个月的时间不足以让孩子们的足球水平产生质的飞跃,但黄龙希望通过纠正运球、传球等技术动作,让学生们的踢球方式更趋专业。学生王馨逸说:“黄教练把枯燥的足球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他指导我们用脚内侧传球,让我们的传球技术得到了提升,还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怀揣着成为足球运动员梦想的她,虽未向黄龙透露心声,但已在心中认定,黄龙教练的指导对自己的足球梦想有着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小学教师李慧这次也跟随媒体团一起走进吉林,考察这里体育支教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在她看来,学生热爱体育课,既源于释放学习压力的天性需求,也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的改善。“以往偏远地区多由临近退休的教师承担体育教学任务,如今大量年轻专业体育教师的入职,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与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学校体育的项目和内容,校园体育氛围愈发浓厚。由此可见,体育支教对于偏远地区学校意义重大。支教的体育生往往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在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有效补充师资力量。”李慧说。
不过她也希望,体育支教能够长期化、常态化,让学生从训练开始到结束,都能接受系统、完整的体育教育,助力学生长期发展。同时,她还提到家校共育在体育运动推广中的关键作用。“部分家长过于重视成绩,担心孩子受伤或吃苦,阻碍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只有改变家长理念,获得家长支持,学校才能更顺利地开展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