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飞掣有术教育平台创始人王菁以"减法思维"开辟新径。在「老鲍对话标杆客户」栏目中,飞掣有术创始人王菁分享其“减法创业”理念。这位拥有19年军龄的中校退役军官,通过两次关键转型,在教培行业红海中开辟差异化赛道。
破界转型:从外交军官到教育探路者
节目中,王菁老师回顾职业转折:王菁老师,曾有19年军旅生涯,常驻海外从事外交工作。为了追寻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她在38岁时选择离开体制内。此后,她投身教育行业,曾在知名教育公司负责从0到1搭建少儿英语业务板块,后创立飞掣有术教育咨询平台,服务教培赛道小微从业者,成为一名创业“斜杠中年”。第二次“转型”是她凭借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毅然选择将业务重心从C端转向B端。然而,做出选择意味着可能要舍弃一些东西,可能会舍弃一些收入、舍弃自己一些擅长的部分,去挑战自己的非舒适区。但王菁老师认为,她想做的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属于C端的窗口期可能已经关上了,必须再去寻找下一步可以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路径。
减法战略:双维聚焦构建竞争壁垒
当同行疯狂抢占市场时,王菁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做“减法”。她有个特别精辟的观点:“用户要的不是100个功能,而是解决痛点的确定性。”同样地,她自己需要的也不是100个无效流量,而是1个愿意共同成长的高价值客户。
总结起来,王菁老师的“减法”双重逻辑:一是聚焦核心,“减”非核心业务:始终保持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明确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敢于舍弃一部分业务,集中资源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二是设置门槛,“减”无效用户:付费会员制通过设置门槛,筛选出对教育服务有更高需求和忠诚度的用户。
王菁老师的付费押金制实战营模式值得一提:用户参与需支付押金,落地完成实战营的任务后才可以退还押金。以此方法筛选出真正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做事的高价值客户。会员分层体系:锁定全科教师“增长能力”、英语教师“原版教学”两类刚需群体。
和老鲍的创业心路相同,王菁老师也把客户当做最好的产品经理。她说:“曾经我把领导当用户,现在小微教培从业者就是我的用户、我的老师。”从军官到教育破局者,王菁老师的创业经历始终贯穿着一种“破而后立”的哲学:在寻找兴趣中打破对固定生活模式的依赖,在面临危机挑战时打破对流量的迷信,在行业乱局中打破“什么火做什么”的惯性。
其实,王菁的创业史未尝不是一部“放弃的艺术”:放弃体制光环、放弃流量幻想、放弃短期红利,最终在减法中炼出教育赋能的核心壁垒——“减法不是退缩,而是把刀刃对准自己,迫使自己向上发展。”
编辑:侯宜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