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新建的集中饲养牛圈里照料牲畜。
▼桑日县实施人畜分离打造的集中式牛圈。图/文 本报记者 武沛涛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段,有着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山南市桑日县。近年来,桑日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将人畜分离工作作为关键突破口,开启了一场农村综合改革的壮丽征程。
多举措转变群众观念
桑日县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采用“线上+线下”的多元宣传模式。借助党群活动日热闹的氛围,工作人员耐心地向群众讲解人畜分离的意义;利用微信群的便捷传播,及时推送相关政策和知识。同时,开展“桑日青稞小讲堂”“村民议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群众的心门,将人畜分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深植于群众心中,让群众清晰地认识到,人畜分离对于健康、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综合效益。
如今,群众的观念逐渐转变,从曾经的“旁观者”,积极投身成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据统计,桑日县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足迹遍布全县39个行政村,群众支持率高达99%以上。
桑日县始终将人畜分离工程视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民生工程。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秉持集约节约的原则,创新推出“土地置换+指标流转”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推行联审联批、容缺受理机制,使得项目用地报批效率大幅提升40%,为人畜分离项目选址提供了坚实保障,成功破解“用地难”的瓶颈。
同时,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群众积极响应,投工投劳、互帮互助,巧妙利用村庄周围的石材、木材、泥土等元素,就地取材自行修建。这样的方式,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留住了浓浓的乡愁,实现了“环境改善”与“民生提质”的双赢,带动群众增收500万余元。
桑日县将人畜分离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科学规划养殖集中区,推动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华丽转身。积极打造“比巴藏香猪”“扎巴藏鸡蛋”“达西牦牛肉”等特色品牌,探索种植经济作物,投资500万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如今,在桑日镇塔木村,葡萄种植如繁星般遍布,成为桑日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增期乡雪巴村,沃卡温泉成功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民宿产业蓬勃发展。一幅幅“资源变资本、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的崭新图景徐徐展开。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桑日县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比大幅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系统破解人畜混居难题
为了确保人畜分离工作的顺利推进,桑日县精心编制《桑日县人畜分离工作实施方案》《桑日县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残垣断壁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健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县级领导包村工作机制,建立起“问题收集——专题研究——限时解决——跟踪问效”的改革推进闭环机制。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谋划、部署、调研和督促。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类施策的原则,明确“生活区、养殖区、生产区”三区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设施主线、村庄建设标线。
据悉,桑日县通过卫星遥感测绘与实地调研的方式,精准定位了39个行政村的功能分区,确保“人住安全房、畜进标准圈、地造高标田”。
桑日县出台《桑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激励办法》,落实“二补”政策,集中式圈舍建设补助标准1.5万元/户、分散式圈舍分4档给予补贴。建立“三评”工作机制,以明察暗访、实地督导等方式开展综合考评。制定“三奖”政策,“优秀乡镇”奖励10000元、“先进村”奖励3000元、“美丽庭院”奖励500元。2024年,桑日县累计发放奖励资金30万余元,评选出“优秀乡镇”1个、“先进村”6个、“美丽庭院”300余户,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良好局面。
桑日县还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桑日镇雪巴、奴卡社区试点推广人畜分离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养殖模式的转变。
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动“三清”行动,年清理垃圾5000余吨,年处理污水35万余吨,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将人畜分离纳入村规民约,全面实施“三改”行动,党员带头签订拆除旧圈责任书,拆除老旧牛圈1500余户,腾退宅基地空间80余亩发展庭院经济。推行“积分制”管理,成立垃圾积分兑换超市,设立“人居环境监督岗”,形成“共建共管”长效机制,实现从“短期治标”向“长效治本”的华丽转变。
2023年以来,桑日县先后投入2305万元(其中本级财政先后投入1024万元),建成集中式人畜分离圈舍57处、涉及2563户,覆盖31个村(社区),覆盖率79%。
绘就乡村振兴幸福画卷
以人畜分离为突破口,桑日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残垣断壁整治”三大行动,整治残垣断壁、私搭乱建600余处,建成扎嘎新村、塔木村等21个宜居宜业高原和美乡村。深入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村庄绿化带20多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200余盏,采用“清扫+保洁+运输”模式,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白堆乡获评“2023年度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增期乡雪巴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级生态村”,白金村等18个村获评“2023年度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美丽庭院从“小而散”向“广而深”转变。桑日县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人畜分离释放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发展庭院经果林,妙用“方寸闲地”变“增绿添金”新产业,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桑日镇塔木村群众复垦土地种植葡萄,白堆乡仁青岗村、藏嘎村、白堆村等种植果树,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业”特色产业示范点100余户,户均增收1500余元。2024年,桑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96元。
美丽乡风从“旧习俗”迈向“新风尚”。桑日县结合人畜分离,建立“红黑榜”制度,表彰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镇、村(社区)、户,曝光陋习典型,引领新风尚。利用“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对违规放牧、乱倒垃圾等行为智能监控、及时推送、督促整改,实现智慧管理,治理效率提升50%。
如今,桑日县绿色庭院经济有序发展,人畜共处患病率明显降低,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村庄主干道上牛羊乱跑现象少了,遍地牛粪现象少了,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村民自觉除陋习、爱卫生、树新风成为新常态,文明乡风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桑日县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桑日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桑日县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城市称号。
桑日县人畜分离的改革实践,不仅实现了人居环境的华丽升级,更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在雪域高原的生动演绎,是“千万工程”经验在桑日大地的成功实践。未来,桑日县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上一篇:佛山海关查获危险化学品50吨
下一篇:光大证券:持续看好风电整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