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维亮介绍,北京市聚焦“技术、产业、应用、开放”四个维度,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标杆”。今年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核心产业增长9.7%,实现“开门红”。
具体来看,数字产业优势突出,创新实力雄厚。以人工智能为例,北京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占全国总量的43%,拥有14家AI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全国占比达35%,豆包、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技术应用场景持续开放,数字化转型加速。北京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政务等领域有大量优质场景,《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等专项产业政策有效支持场景开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
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深入,实现要素高效流通。今年1—5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新增高质量数据产品152个,场内交易规模超4400万元,同比增长37.63%;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成立市场化运营公司,完成数据监管沙盒3.0版机制升级,汇聚覆盖20余个行业的超17PB数据。
据悉,目前北京市基础电信企业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全部完成IPv6改造,新建千兆光网、5G网络全部实现IPv6部署,大型商业网站全部支持IPv6访问。北京拥有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3家人工智能领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4家新型研发机构;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一半。北京市发布“模力AI大讲堂”服务品牌,形成企业发展全周期服务体系,推进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数量居全国首位、占1/3,另有73款人工智能产品通过登记上线。 (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