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振辉 郑文硕
济宁市技师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3271”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技工教育特色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政治根基,为建设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夯实基层基础。学校连续三次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山东省首批省级工匠学院,获评山东省首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基地)、省技工教育表扬集体和济宁市教育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强化政治建设
筑牢思想根基
加强学思践悟,把牢思想建设“方向盘”。济宁市技师学院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指导各支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开展“七十五载铸辉煌 同心奋进新时代”教育活动,举办驻济高校“校校合作助推高校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座谈会,揭牌建立“党外知识分子之家”,积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作用。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入开展“青春挺膺担当”主题系列活动,持续深化实施“青年讲师团”计划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擦亮“青春技‘益’”工作品牌,积极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志愿者圆满完成省市重大会议活动“一对一”接待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团员树立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深化作风建设,常念党风廉政“紧箍咒”。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工作机制,完善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分担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四责协同”机制,出台《中共济宁市技师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进协同监督的实施办法》《校企交往“三张清单”》等文件制度,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邀请专家作廉洁文化特色课活动和“家风家训与廉政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不断增强廉洁从政从业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学校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深入推进“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党建引领“活力源”。济宁市技师学院坚持以党建为核心推动党建业务融合互促,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制定《工学一体化教学质量提升及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方案》《“职普融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修订《教学质量考核办法》,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双优”建设,2024年以来,新增4个优质专业,评选出11个优秀教学团队,5个专业获批市级特色示范专业。加强科技创新,2024年以来,多个研究课题获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材料分析检测与研发中试示范基地获批2024年度济宁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成立北方机器人(无人机)培训维保中心。深化以赛促学,承办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竞赛、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等省级竞赛,2024年以来,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133个奖项,其中国家级、省级奖项50项,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1银2优胜奖,学院教师在第二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为山东省夺得唯一1枚金牌,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山东省唯一金奖。
夯实组织建设
深化人才强校
建强战斗堡垒,筑牢党的组织建设“压舱石”。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科学制定党建工作两张清单。注重队伍建设,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49名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精心做好学院“两优一先”评选,严格开展党员发展工作,举办第四届党务技能大赛,切实提升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精准调整党组织架构,持续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实现书记述职全覆盖。推进实施“三亮三比一争当”活动,评选出6个“五星级支部”。
锤炼过硬干部,锻造干部队伍建设“主力军”。深化理论学习,组织40余名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干部政德学院的培训,举办学院领导干部岗位胜任力提升班,学院近50人参加培训,充分利用“灯塔”网络学习平台,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完成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加强干部管理,建立“学院干部执行力和工作实绩档案”,开展干部队伍建设专项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干部工作实绩和执行力,召开高质量发展动员暨作风建设大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激励担当作为,选派干部参与省级“四进”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提供坚实后勤支持。
广纳天下英才,打造人才服务建设“新高地”。健全人才机制,发布《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施办法》,起草《济宁市技师学院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产业导师暂行办法》。大力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孟庆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顺利通过验收。做好人才引育,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举办学院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2024年以来柔性引进博士后1名、全职引进全国技术能手4名,新增省技术技能大师1名、省技术能手17名、市技术能手11名,评选50名优秀教师、辅导员,16名教师和1名教育工作者获省人社厅表扬,孟庆站入选全市教育系统“大道师者40年40人”,2名教师获“济宁市教育工作突出教师”称号。
坚持立德树人
服务区域发展
完善育人体系,挥好育人“指挥棒”。发挥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打造“有趣+专业”的第二课堂和“薪火影院”思政教育基地,采用“青马领学+集中观影+分享交流+文化活动+线上宣传”五位一体的模式,结合校内外两个课堂。构建育人大格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举办辅导员心理赋能、技能提升专题培训、心理咨询师师资培训和辅导员专题论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提升招生质量,举办校园开放日和高中生源订单培养校企联合招生专场咨询会,扩大高中以上生源、高级技工以上层次新生招生数量,2024年新增高中生源学校14所,与县市区7所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广泛开展合作,挂牌学院优质生源基地,招收新生3900余人。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截至目前,订单培养企业达到44家,订单培养专业达到27个,共计2300余人。强化实习就业保障,持续深化百企百校合作行动,与3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交流,安置实习学生1600余人,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就业率达到98%。学校作为全省唯一一所技工院校代表受邀参加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并就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进行了新闻发布。
深化集团办学,组建区域发展“生力军”。推进两化合作,编制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虚拟现实技术2个专业团体培训标准通过国家评审。参编人社部职建司主编的《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指南》,集团化办学成效入选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实施高技能人才职称贯通评审、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加大社会化培训评价力度,2024年完成各项技能培训1400余人次、等级认定8600余人次、安全生产考试59000余人次,共计69000余人次,打造“工会+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成功获批山东省首批省级工匠学院。建立完善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机制,与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派出学生到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基地开展培训;参加中韩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大会,与韩国3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积极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实施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服务。
强化服务保障,筑牢师生服务“连心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济宁市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规划建设,积极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和学生住宿条件,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档案馆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获评济宁市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表现突出集体。培育校园核心价值文化,深化创新“四工程六融入”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厚植传统文化,举办首届“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代表济宁市参加省“山东手造”交流研讨成果展。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品牌建设,培养师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实施“暖心工程”,提高教职工福利经费投入。健全完善师生资助救助体系,开展困难救助和慰问活动,坚持服务教职工“五必访”制度,开展困难教职工救助和走访慰问活动,对“职工之家”和文化演练厅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济宁市技师学院将依托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资源优势,以山东省首批省级工匠学院为载体,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多样化、全覆盖,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作出应有贡献。
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强到帮扶联系的泗水县中册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济宁市技师学院前往济宁党支部组织生活示范馆开展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