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老旧小区“蝶变”换新貌
党建引领绘就大面街道幸福治理新图景
小区居民共同参与老旧小区(院落)治理工作。崭新的智能门禁与车辆道闸系统启用、统一规划的停车位让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古色古香的凉亭以及生机勃勃的花卉绿植让人眼前一亮……6月30日,龙泉驿区大面街道老旧小区(院落)治理成果验收暨示范小区揭牌仪式举行。距4月24日举行的大面街道老旧小区(院落)治理行动誓师大会仅两个多月时间,首批12个示范小区(院落)焕新亮相,以“亮化、净化、美化、序化、优化”的实际成效显著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老旧小区(院落)治理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大面街道启动对辖区25个老旧小区(院落)的专项治理,重点破解老旧小区(院落)功能场景老化、环境卫生破败、管理服务缺位、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补齐治理短板,实现老旧小区(院落)有机更新。
从“旧貌”到“新颜”
首批12个示范小区(院落)亮出治理“成绩单”
走进大面街道五星社区龙锦苑2号院,这个建成超21年的老旧小区有了全新的面貌。原本破旧的外墙被画上了精美的桃花图案,新修建的儿童游乐区内,孩子们嬉笑玩耍;仿古廊亭里,几位老人悠闲对弈,享受着惬意时光。
龙锦苑2号院的美好场景源于今年2月。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后,大面街道印发《大面街道老旧小区(院落)治理实施方案》,一场以居民为主体的老旧小区(院落)改造提升行动全面展开。
在改造过程中,大面街道创新推行“1555”治理机制。1个总体目标,即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力争“一年见成效、两年全覆盖”;5项工作原则,即党建引领、居民自治,重点攻坚、分批整治,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科技赋能、协同智治,建管并重、良序善治;坚持“五聚”路径,即党建引领聚队伍、多方协商聚民意、多元协同聚资源、涵养底蕴聚文化、场景营造聚品牌;实施“五优”行动,即优秩序、优环境、优功能、优服务、优机制。
从实施步骤来看,25个老旧小区(院落)中,首批12个示范小区(院落)已完成改造,涉及东洪社区、玉石社区、洪柳社区、五星社区、民乐社区。第二批13个小区(院落)于今年7月启动实施改造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理过程中,大面街道还形成了“老旧小区(院落)治理九步工作法”,从前期准备阶段、改造实施阶段、长效管理阶段3个方面对社区开展老旧小区(院落)治理进行了全流程梳理,对各个阶段需要开展什么工作都进行了明确。同时,精准制定“一小区一方案”,打造“一小区一品牌”,不断提升小区颜值、品质、特质。
“红色物业”赋能治理升级
商业小区与老旧院落共筑共建共治新格局
除了传统的老旧小区(院落),在大面街道,有物业的商业小区也不在少数。为了提升这类小区的治理水平,大面街道积极开展社区物业企业党建联建工作,推动物业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实现党组织与物业企业及小区居民的三方良性互动。
以瑞龙社区为例,依托“社区党委—物业—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体系及“红管家”团队,凝聚起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走进位于瑞龙社区的某商业小区,小区内的睦邻亭已成为居民议事欢聚的活力载体,而不远处的“悦邻之家”红色驿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互助休闲的空间,还时常举办各类党建活动,拉近了社区、物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在党建联建的推动下,物业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显著提升。大面街道联动新希望等50家物业企业成立“大面街道红色物业联盟”。“红色物业联盟将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大面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标准化建设,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推动物业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二是智慧化转型,联合科技企业,探索智慧物业解决方案,提升管理效率;三是资源共享,建立人才培训、设备采购、应急支援等协作机制,降低运营成本;四是社会责任,发动物业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助力基层和谐。
与此同时,大面街道还搭建起了街道、社区、小区“帮帮团”三级协商议事体系,通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小区吹哨、社区报到、街道统筹”三级联动机制,全力推动各类问题常态长效解决。此外,在多元参与开展分级协商方面,大面街道在小区层面成立“共享妈妈”“老兵服务队”等自组织队伍125支;社区层面引入律师、规划师、社区社会组织等专业人员50余人加入议事队伍;街道层面则侧重联动区级部门、派出所、合伙人等力量。
“大面街道将逐步构建起‘党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居民全程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大面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效能,为打造多元共治、多方联动、聚力共建的活力大面注入更多动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