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王逸虹
在“重庆大轰炸”中,有一位率领中国空军在重庆上空奋力反击日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名字叫郑少愚。
郑少愚先后担任中国空军第四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几乎参与并指挥了当时保卫重庆的所有空战。郑少愚击落日机五架,配合友机击落敌机数十架,先后驾驶的战机被击伤三十多次,本人五次受伤。
周恩来曾先后在武汉、重庆两次秘密接见他。
——1——
郑少愚,1911年10月9日出生于四川渠县鲜渡乡一个木匠家庭。1933年,郑少愚考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第三期,1934年12月毕业。在校期间,郑少愚成绩优秀,后留校任飞行教官。
引导郑少愚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他的同乡胡春浦。胡春浦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中央特科成员,因早年共同求学经历与郑少愚结识。在与胡春浦的频繁交往中,素有救国救民理想的郑少愚受到共产主义的启蒙。1935年初,胡春浦被党组织派往杭州,此行的任务就是发展郑少愚入党。尽管当时正处于革命低潮,但郑少愚还是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强烈愿望,并庄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经上级党组织严格考察后,郑少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中央特科负责人李克农指示,郑少愚的组织关系由胡春浦单独掌握,单线联系。按照党章规定,当时郑少愚的党费标准为1.8银元,但他深知党组织经济困难,自愿拿出月工资的一半(30银元)用于交纳党费。而他自己却非常节约,连给亲戚朋友写信的信封,都是翻新后重复利用。
入党后,郑少愚向党组织提供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包括国民党空军的机构组成、战术技术特点、行动方案等,这些来自国民党空军中枢的情报,对红军在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减少伤亡,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淞沪会战”爆发前夕,郑少愚由航校调入中国空军第4大队,任第21中队分队长。1937年8月14日,第4大队升空迎战敌机。郑少愚是最后一个起飞的,当他追随大队赶到战区上空时,空战已经结束。郑少愚不甘心空手而归,竟单机向钱塘江口方向飞去,遭遇投弹完毕返航的日军编队。此时如果草率攻击,后果不堪设想。见日机群未发现自己,郑少愚就悄悄尾随,咬住飞在后面的日机第2编队第2号机,然后猛加油门,突然开火,敌机被击中冒烟下坠。郑少愚见偷袭得手,不再恋战,安全返航。
1938年2月17日,郑少愚随第四大队进驻汉口王家墩机场,参加“武汉会战”。在保卫武汉的空战中,郑少愚击落敌机两架。
由于第四大队转战多地,郑少愚一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为此非常焦虑。后来,胡春浦撤离到武汉立即与他联系,郑少愚欣喜万分。胡春浦后来回忆说:“郑少愚和陈怀刚(由郑少愚秘密发展)两人的组织关系都在我处。国民党统治的南京、杭州被日军占领后,两人随军转到武汉,来信要我去武汉证明他们的党组织关系。经周俊烈同志同意,我去武汉通过八路军办事处,几次见到叶剑英、李克农和黄文杰,汇报了郑少愚和陈怀刚两人的情况,证明了他们的党籍。叶剑英和李克农两位领导指示:今后两人的组织关系,仍由我负责单线联系。如遇到特别重要的紧急情况,他们才到办事处去。”
后来,叶剑英和李克农在武汉接见了郑少愚,并由李克农将郑少愚的党组织关系转交给中共南方局,此后便由中共南方局周恩来直接领导,而郑少愚的具体组织活动仍由胡春浦单线联系。
——3——
1938年8月,第四大队进驻重庆梁山(今梁平区)机场。此时,郑少愚因战功卓著已升任第四大队21中队中队长。10月4日,18架日机袭击梁山,郑少愚率领9架战机随第四大队与日机作战,这是郑少愚参与保卫重庆的首场空战。这场空战,第四大队击落日机两架。
1939年5月3日上午9点,日军45架军机在汉口机场起飞,机群由湘西、黔北绕道,意图偷袭重庆。驻守在广阳坝机场的郑少愚率领21中队率先升空,与敌机展开拼杀。
《大公报》刊载的《重庆上空“五三”之战》一文中,记述了这场战斗情形:“郑队长当先,整个战斗单位一字散开,紧紧地跟在后头,由下方向敌机群猛射。中日两国空军80余架飞机在重庆上空追逐、翻腾、射击……”
这场空战,来犯日机被击落两架,中方损失战机四架。
第二天,日军再次出动27架战机,利用黄昏时间,避开中国空军拦截,对重庆城区实施无差别轰炸。
“五·三”“五·四”大轰炸,给重庆造成了巨大伤亡。郑少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战后21中队总结会议上,郑少愚悲愤地说:“我提议与敌机相撞,同归于尽!只要捕捉到机会,我愿意第一个撞敌人的领队机,各分队长撞敌机的小队长,各僚机撞敌人的僚机。”在沉重的气氛中,21中队集体通过了这一决定,但受苏制战机性能的限制,郑少愚提出的这个视死如归的战斗方法,最终未能实现。
——4——
1939年7月,郑少愚升任第四大队副大队长。11月,“桂南会战”爆发。郑少愚率机队参加昆仑关战役。12月30日,日军13架敌机偷袭广西柳州机场。中国空军第四大队会同苏联航空志愿队42架战机起飞迎敌。在与敌带队长机的搏斗中,郑少愚所驾驶的飞机被敌僚机偷袭中弹,郑少愚也被击伤,这是他第三次负伤。做手术时没麻药,他都没哼一声。他的面部毁伤严重,未痊愈之前,他拒绝照镜子,还谢绝记者拍照。
“桂南会战”后,第四大队奉调回防重庆,1940年3月,郑少愚晋升为第四大队大队长,站在保卫重庆天空的最前线。
日军轰炸机来袭时均采用排列紧密的大编队,它们配合紧密,我军战机多次拦截都效果不佳。看到这种情况,在21中队实习的航校实习生阎雷,提出一套空中攻击战法——用小降落伞悬系“浮游炸弹”对付编队紧密的日军轰炸机群。这个战法,引起了郑少愚极大重视,予以大力支持。
在郑少愚的关照下,阎雷毕业后被调配到第四大队,郑少愚指派王广英召集实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与阎雷一起研讨空爆攻击战法,该战法经郑少愚审核后报空军部批准实施。1940年8月11日,日军90架轰炸机分两批来袭重庆,第四大队29架战机起飞迎敌。郑少愚率王广英、高又新、王玉琨、郑少亭、洪奇伟等6架战机,每机携带4枚10公斤“浮游炸弹”迎敌,首次实施“空中爆击”作战。
战机升至6000米高度,这是苏制伊-15战机的极限。郑少愚以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准确地将机队埋伏在日军轰炸机的前进航线上。当日军轰炸机群出现时,6架战机分成两个攻击小组,快速接近它们。等到达距离日机群200米的前置投弹点时,郑少愚摇摆机翼,各机当即拉起投弹拉柄,机翼挂架将炸弹放出并扯开降落伞。6秒钟后“浮游炸弹”爆炸。日军轰炸机群受到冲击,阵脚大乱。趁日机混乱之际,郑少愚指挥第四大队发动猛烈攻击,这场空战,击落日机5架、重伤6架。
“空中爆击”战术首战旗开得胜!《新华日报》发表《向空军致敬》一文,对以第四大队为代表的中国空军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不得不感谢空中的英雄,他们的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特别代表重庆的市民,全国抗战的民众对英勇作战的空军将士致以热烈的敬礼!”
——5——
1940年9月13日,日军13架零式战斗机掩护轰炸机群对重庆实施轰炸,郑少愚驾驶2101号战机率34架战机进行拦截,双方在璧山上空遭遇。由于零式战斗机在性能上优势巨大,日机采用快速抵近快速脱离的掠袭战术,第四大队的飞行员几乎没有还手的机会,遭遇自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24架军机被击落。
战斗中,郑少愚所驾驶的2101号战机中弹23发,在手足均受重伤的情况下,凭借高超的飞行技能,多次营救队友于危难中,并掩护其他战机飞返四川遂宁,避免了更大伤亡。
此后中国空军被迫后撤,失去了对重庆上空的制空权。战后,第四大队总结:“我机性能太差,速力、升空力、火力均较敌机远逊,除防御外,几无还击之机会。故全战斗中,我机之取得发射之机会着实数寥寥,胜败之因果昭然若揭。”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参加对日作战,并根据租借法案计划向中国提供125架P-43驱逐机。一直期待着驾驶优秀战机向日寇复仇的郑少愚奉命率队前往印度,负责换装这批美制军机。1942年4月22日,在从印度转场至昆明途中,郑少愚驾驶的美制P-43战机突然起火坠地,郑少愚不幸牺牲,年仅30岁。郑少愚殉国后,遗体暂时安葬在印度加尔各答郊外。1947年3月,郑少愚的骨灰从印度空运回国,入葬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
多年后,胡春浦回忆:“少愚同志的牺牲,是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中共南方局领导同志得悉后,心情都万分沉痛。事后罗髫渔同志对我说,他将这一不幸消息报告给周恩来和董必武同志时,周公黯然不语久之。”
让我们永远怀念抗战时期保卫重庆上空的中共飞行员,郑少愚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