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王益区王益街道塬畔村的大樱桃示范园里硕果累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采摘季,一颗颗新鲜的大樱桃不再经过人工粗放分拣,而是通过一条“智慧生产线”实现精准分级,有效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展现出一幅现代农业与科技融合的生动图景。
6月25日,记者走进占地面积达600平方米的大樱桃分拣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条智能化大樱桃分拣线正高效运行,以其精准无误的“慧眼”,对每一颗大樱桃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评估。一颗颗果实经过杀菌、果梗分离、预排列、采图、分选等多道工序,按照大小、颜色、硬度等被分为多个等级。
塬畔村党支部书记高亚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人工分拣的时候,120个人一天才能分拣2吨樱桃。有了分拣线之后,每天30个人就能分拣出来4吨樱桃,大大降低了分拣成本。”
与传统的人工分拣方式不同,通过“智慧生产线”实现智能化分拣,精准实现大樱桃分级筛选,大幅缩短流通时间,降低运输损耗,确保果品新鲜度与品质稳定性,推动大樱桃从田间到舌尖的快速直达,标准化程度和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助力大樱桃成功打入盒马鲜生、京东超市等高端市场。
近年来,王益街道抓好产业振兴“牛鼻子”,积极引进陕西美益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铜川然硕优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企业,推广科迪亚、雷杰娜等大樱桃优质品种,创新“飞地经济”“双村联动”模式,大力发展樱桃产业。目前,辖区大樱桃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形成了早熟(设施樱桃3至4月)、中熟(露地樱桃5至6月)、晚熟(大樱桃6至7月)的全周期供应体系。2024年,大樱桃供货价达90元/公斤,成功打入盒马鲜生等高端商超渠道,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然而,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缺乏专业分拣线的短板日益凸显。传统人工分拣效率低、成本高,种植户被迫采取低端批发模式,产值效益大打折扣。
为破解大樱桃分拣难题,王益街道积极争取资金298万元,建成智能分拣线。项目采用三维视觉成像技术,实现大樱桃智能精准分拣,日均分拣5吨,成本降低50%。配套冷藏库同步投用,打通产供销链条,带动30名村民务工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分拣线上务工的附近村民郭亚贞说:“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每天收入100元左右,中午还给我们管顿饭,我感觉非常好。”
智能分拣线的投用,不但让大樱桃“身价倍增”,而且补齐了产业链短板,通过技科技赋能,王益街道正以高效分拣打通产业“最后一公里”,推动大樱桃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从‘人工分拣’到‘智能分拣’,这条分拣线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乡村振兴的‘智慧实践’。”王益街道党委书记崔懂懂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数字化、科学化方向,以科技赋能农业,推动大樱桃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上一篇:爱鸟护鸟 共享美好家园
下一篇:邯郸钢铁,力破﹃跷跷板﹄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