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少年报
探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展位、参加首发仪式、对话儿童文学作家……今年6月18日-22日举办的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少年报》小记者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跟着他们去看看吧!
走进国家会议中心C1馆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展区,一眼就能看到中少总社“九神鹿绘本馆”旗下的《看得见的敦煌》和《封神传》两大重磅IP,精美的插画、有趣的周边文创展现了传统艺术美学的魅力。
来到童书馆,小记者迫不及待地直奔中少总社展位“打卡”。琳琅满目的报刊图书简直让大家看花了眼。在这片彩色的书海里,有他们熟悉的《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等报刊,还有“观复猫小学馆”“猫武士”“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等系列图书。他们一边翻阅着感兴趣的书籍报刊,一边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里面有意思的内容,别提多开心了!
在BIBF绘本展的活动现场,小记者参与了一场特殊的活动——“《儿童文学》荣誉作家书系”首发仪式。他们现场朗诵了金波老师《童年的悄悄话》中的诗歌,还采访了两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舒辉波老师。
《永远的合唱团》的作者张之路老师,为小记者解读了“合唱团”的意义。他告诉小记者,作家在写作时,需要给主角创造一个环境。在这本书中,合唱团就是这样一个记录主角成长的环境,小主角在合唱团里经历了有关荣誉、友谊的故事。
说起为《剪刀·石头·布》这本书所做的准备工作,舒辉波老师向小记者介绍,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他做了很多功课,比如,那个时代的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喜欢用什么样的语言……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够把故事讲得更有“质感”。
一场精彩的“探展”之旅后,小记者们也留下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小记者手记
01
张艺千: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原来那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背后是作家的辛苦创作,我们要珍惜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作品,多读书多分享。
02
司祥宇:
这次“探展”,我从舒辉波老师的分享中领悟到:写作需要真诚的情感、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内容,以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03
姚心瑜:
这次“探展”太棒了!原来作家写作的灵感,就藏在我们的生活和记忆里。写书不只是讲故事,更是在传递思想和对世界的爱。
04
韩一嘉:
这次活动里,张之路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优秀文学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作家的人生经历,也照亮了我们小读者的心灵。
本报记者 苏畅
本报小记者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
张艺千 司祥宇 姚心瑜 韩一嘉
指导老师 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