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如何向AI证明“我不是AI”
创始人
2025-06-17 18:40:54
0

这个毕业季,不少高校对毕业论文设置了AI率红线,但有媒体调查发现,相关检测并不准确,有些学生甚至必须刻意将语句改得支离破碎才能向AI证明“我不是AI”。

在论文写作中,学术诚信和原创性是最基本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规定,“代写论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不应授予学位。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令代写论文变得更容易,及时设置底线红线,有助于避免学术不端现象。由于AI的文本生成与编辑能力愈发强大,靠人力逐一核对并不现实,引入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审核员”有利于提高效率。

高校“AI查重”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尚不成熟的技术带来了实践困境。一方面,在训练大语言模型的过程中,必然使用人类创作的语料,这在客观上决定了AI生成与人类创作在语言结构、逻辑范式等方面的相似性。尤其是学术写作追求的语言规范、逻辑严谨与AI生成的底层逻辑高度重合,也就导致很多内容容易被AI检测工具“误判”。另一方面,AI检测工具的技术标准并未统一,使得检测结果呈现出不确定性。前段时间,曾有人将《荷塘月色》等名篇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结果显示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超过六成”。后续有人在换了一种检测工具后,又显示AI疑似度均为0.0%。

技术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学术生态的连锁反应,许多作者只能自行摸索办法“降AI率”。有人采用少用逗号、删减衔接词、打乱段落结构、多用口语化表达等“网络秘籍”,劣化了学术成果的质量与表达深度;有人无奈选择各种来路不明的“代降AI率”服务,遭遇诈骗陷阱;还有人采取“魔法对轰”,“用AI降AI率”,陷入荒诞循环。以更大视角来看,今天由AI生成的论文,与过去复制粘贴的论文、依赖“降重神器”的论文并无本质区别。事实证明,提升学术论文的原创性恐怕不能全然诉诸技术手段。

放眼未来,AI技术将深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搜索引擎般成为人类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面对AI技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带来的复杂性,学术监管应突破单纯检测AI生成痕迹的局限,从学术评估体系重构、人机协同机制等维度应对AI带来的挑战。事实上,无论是平日里的作业,还是毕业时的论文,老师对学生的日常水平和研究过程是最了解的。与其纠结字词句的表述是否有“AI味”,不如更多关注论文是否有独立思考,是否提供创新观点,研究方法是否恰当,数据和结论是否可靠等,把论文的评判权交给学术委员会,建立多元化学术审核体系,最终实现技术赋能与学术规范的有机统一。

评价学术研究的价值,终归要回归学术研究本身,关键不能离开人的主体性。借助AI检测但不“唯”AI检测,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高校人文素养培育的一部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单位群发三八妇女节祝福短信 市... 八酒问青天,愿你永远年轻舞翩跹;八酒祝东风,愿你家庭美满事业成功;八酒话祝福,愿你青春长驻快乐无数。...
最新或2023(历届)妇女节送... 我们真诚的祝愿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奉献的您们青春永驻,愿你们优美的舞姿更加优美,灿烂的人生更加灿烂!...
最新或2023(历届)最给力三... 美女同袍千千万,请把老公解解放;万众瞩目来相依,只有你百里挑一;妇女节日来祝福,两人世界真幸福;大米...
鼠年三八妇女节祝贺词和讲话大全... 三八妇女节来到,今天要把老婆叨;辛苦劳累维持家,体贴入微顾家庭;事事为家无怨言,在此真心谢老婆;恰逢...
给母亲的妇女节祝福短信 祝福母... 三八妇女节,小的祝福妈妈节日快乐,每天的心意都好好的,每天的工作都顺心的,每天都会对我微笑的。妈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