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纸枕书
编辑|酒酱紫
刘诗诗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在古偶剧早已成为圈内人,想躲都来不及的题材时,刘诗诗凭借《淮水竹亭》强势归来,用绝对的热度数据再次给内娱一个震撼。
首日桃厂站内热度峰值达7569,刷新平台近三年首播纪录,什么级别不用多说。
当然,一开始我以为该剧也不过是仅粉丝可见的“好看”。
直到自己一口气追了18集后才意识到,原来你们追《淮水竹亭》的人,私下偷偷吃这么好啊?
可以断言,这是近两年来古偶水平最高的一部剧了。
01 质感决定口碑,以诚意款待观众
该剧同样是改编自《狐妖小红娘》漫画,但相比于杨幂主演的《月红篇》,这部《竹业篇》(《淮水竹亭》)质感显然有了飞跃。
先看,打戏。
刘诗诗有着芭蕾舞的功底,更拍过不少武侠题材的作品,对于打戏的接受能力不是现在年轻小花可以比的。
剧中她的动作戏称得上赏心悦目,每一招都利落且有力量,再搭配上衣决飘飘的效果,有一种在看传统武侠片的既视感。
再看,特效。
据说这部剧投资将近3亿,单集制作成本预估超行业同类剧集1.5倍,所以质感也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
该剧的特效呈现每一帧都是人民币在燃烧的感觉,将奇幻志怪氛围彰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男主跟毒皇交手,还是跟九惑大战,都拍出了漫画里才有的效果,真正做到了满足大众的想象力。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领先市面上的许多古偶剧了。
还有CP感,这也是决定观众要不要继续看下去的原因。
相比于《一念关山》中的刘宇宁,这部新剧里的张云龙虽然流量不高,但古装颜值更高,长了一张标准的正剧男主脸,与刘诗诗同框相当养眼,两人的对手戏有着难以言说的暧昧气息,不是工业糖精,能甜到观众心坎上。
除此之外,因为题材的原因,剧情里还有不少副CP,个个都是熟悉的演员,颜值也是般配得不行,对颜控党来说,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当然,光是表面意义上的好看,还不够。
一部剧得值得细品,才算是好剧。
02 平等观的呈现,彰显主流审美诉求
别看《淮水竹亭》表面上是一部感情线为主的古偶剧,但事实上,其剧情所表达的审美观念却极具深度。
就比如百目妖君这个角色,出场就是十足的反派作派,为了博美人一笑残害不少百姓。
若是一般的剧作,拍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只等待反派被好人一举拿下。
但这部剧却深入挖掘了百目妖君和毒娘子的故事,原来所谓的恶人,或许也是被逼入绝境的可怜人。
所以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继《哪吒》爆火后,观众对善与恶的思考并不再局限于表层。
而《淮水竹亭》也恰好打破了这种偏见,尤其是对于人与妖的种族冲突呈现,更传递出一种平等观。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古偶剧就有过类似的尝试。
比如《仙剑奇侠传》中的拜月教主,也并非十恶不赦的人,反而是兼具复杂性与矛盾性的角色。
他的童年经历造就自身对爱的渴求,又因为偏执而注定有着悲剧结局。
看完他的故事,观众除了恨,心里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这就是因为感受到了人性的阴阳两面。
而后来的古偶剧非恶即善,非黑即白,大部分反派都陷入脸谱化的困局,何尝不是一种审美倒退呢。
好在如今主流审美回归,观众更在意剧情能否挖掘人性的深层,种族平等、男女平等也是命题之一,而《淮水竹亭》能契合这些观念,自然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由此,我们也终于意识到了古偶剧想要破局的关键因素。
03 古偶剧破局关键——迎合时代与市场
可能有人觉得当下古偶剧越拍越烂,无非是市场大环境不好,古偶题材呈现出快餐式文化走向,为了迎合流量,不断有低质的烂剧涌入市场,陷入了死循环当中。
其实恰恰相反,古偶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市场存在的真正意义。
所谓的市场,根源在于观众,不在于流量本身。
只有拍到观众心里去,才是真正抓住了数据,而不是越过观众,去追求流量,本末倒置。
《淮水竹亭》为什么能成功?
因为它知道观众爱看什么,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表达。
不光是这部剧,回顾这两年能得到口碑的古偶剧,本质上都是因为抓住了这一关键,才能火爆出圈。
比如《永夜星河》,放弃了雌竞叙事,女配也有上桌的机会,更是将工业糖精扔得远远的,只留下最纯粹的感情叙事。
你要说剧情有多么高明,其实也不尽然。
只不过是导演愿意听取观众建议,躲开了常见的雷区而已。
反观《念无双》,尽管有85花唐嫣坐镇,但流水线式的烂俗桥段不断,毫无设计感的造型更是看得人两眼一黑。
这种不符合市场诉求的故事,观众是不愿意买账的。
只是道理谁都懂,就看创作者愿不愿意以观众为先了。
所以说,《淮水竹亭》的成功是必然,也暗示了未来的古偶剧走向,势必要真正迎合市场与时代。
04 结语
刘诗诗赌赢了。
在古偶剧日渐衰微的情况下,她愿意放下架子与流量不大的张云龙合作,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选择。
但幸好她的眼光不错,看中了剧本背后的前景,也体现出大花的个人水平。
说实话,她的演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可单看刘诗诗选剧的审美,就能证明一个人能火起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不是运气的体现,这是真正的前瞻性的体现。
只不过市场还需要更多像《淮水竹亭》这类优质的好剧出现,才能挽救与古偶剧题材水深火热的局面。
当然,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有人愿意走出这一步,就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