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4日电(记者齐健)“门票提前售罄”“提前至早晨6点半入园”……在传统A级景区在“五一”假期迎来客流高峰的同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部分消费者青睐“轻度假”或“citywalk”,逛精致小店让时间“慢下来”。或乘竹筏游览青山碧水,或邀三五好友露营烧烤……错峰避堵、“反向消费”、AI定制带火了不少小众目的地。
5月1日,来自 北京的游客在贵州遵义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品茶阅读。新华社记者 齐健 摄
一本书、一壶茶,温杯烫盏,满室生香。在贵州遵义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炎黄茶馆一角,来自北京的李先生和妻子一边品茶一边阅读。
“我们提前三天就到了贵州,假期结束前一天返程。”李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这两年他都选择没有刻意规划的自由行,深入一个核心目的地度假,避开人流高峰。
不少出行APP和视频网站推出“小众秘游”专区和错峰攻略,推荐“反向旅游”的避世古村和小众城市。DeepSeek总结“五一错峰游”的关键是打破常规打卡模式,并给出自驾绕开热门路线、选择景区外10至20公里民宿、走进城市冷门角落等“反向旅行”思路。
在贵州,“一码游贵州”推出徒步寻幽、洞穴探秘、星空露营、小众村寨、极限运动等7类小众玩法,在没有红绿灯的大山里,解锁“野性”与“诗意”并存的独特体验。
5月2日,小朋友在 贵州省长顺县神泉谷景区投喂 羊驼。新华社发(韦振东 摄)
“我们从成都开车到贵阳,由于堵车花了近12个小时。”陈显德告诉记者,因而他和妻子选择住在距离贵阳市100多公里的寂村民宿,就近露营、垂钓,再自驾去附近的“网红”景点逛逛。
他们跟着“AI”推介定制的路线来到附近的神泉谷景区,与市民一起露营、烧烤、放风筝,参与“萤火虫之夜”,享受假期悠闲时光。
不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向错峰旅游,不少曾经“不收门票、不用人挤人、不用抢机位”的景点也日益火爆。
位于贵州罗甸的大小井风景名胜区,此前是一些桨板爱好者打卡的小众景点,今年“五一”期间,单日游客突破2.4万人次。
5月1日,游客在 贵州省大小井风景名胜区“井咖”休闲打卡。新华社发(刘佳鑫 摄)
“为此我们新增了200多名工作人员保障安全,调配29台公交摆渡游客,还安排了拦门酒、竹竿舞、敬酒歌等民族风情表演。”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党支部书记黄安说。
“‘五一’前三天乌江寨接待游客近12万人,日均接待量是平常的十多倍,900多间各类房型爆满。”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品牌部负责人胡兰说,不过度假区业态分布在5平方公里的十多条街巷上,除了集中观看无人机烟花秀和非遗表演的地方人头攒动,游客依然能找到“一步一景”漫游的感觉。
5月2日,游客在贵州遵义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观看水上表演。新华社发(田文江摄)
“我们的目标是‘一寨玩转多彩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总经理陆国萍认为,小众目的地成“五一”旅游市场新宠,与不少消费者不再走马观花把时间花在路途中,而是选择“一站式”度假、“中转地旅游”等新出游方式有关。
贵州省旅行社协会新媒体营销专委会主任、贵州省导游协会副会长易丽霞认为,“五一”旅游市场上的错峰避堵、反向消费、AI定制等消费行为反映的是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让地方政府和文旅从业者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旅游淡旺季,采取更多可行的措施让游客在旺季分流到小众旅游目的地,又保持旅游市场“淡季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