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今天,思政课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创新突破?2月27日,一场专为破解这一难题而筹备的教育活动——重庆市2025年春季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工作研讨活动,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崇艺馆开幕。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策划主办,育才中学承办,以“初中思政课建设中的‘AI+思政’模式探索”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教育前沿,旨在凝聚众智,共同探寻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路径,为初中思政教育注入创新活力、开拓崭新局面。
开幕式上,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副书记魏蓉介绍了重庆育才中学的校史及学校近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在思政课建设方面,魏蓉表示育才中学始终铭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积极探究适应时代的思政课发展模式,在“思辨与实践”“大单元贯通逻辑”“教材单元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深入探索初中思政课建设中的“AI+思政”模式,以期为重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课例展示现场(学校供图)
在课例展示环节中,重庆市育才中学教师杨贵香、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教师李惠、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教师彭渝钦依次登场,分别结合茶文化、川江号子、徐霞客渝州游历等特色文化、特色历史事件,开展思政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三位教师均将AI引入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重庆市长寿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袁小梅基于教研主题深入点评课例,点评内容涵盖AI在三节课例中的使用情况、效果与建议,AI辅助教学的基本方式,以及AI辅助思政课教学需遵循政治性、真实性等原则和终端使用限制。她指出,运用AI要关注学生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严格遵守制度、法律和伦理规范。
在教研交流环节,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教师周艳华分享了校本特色教研经验,通过“三阶联动”模式、构建“1+N”课程体系、AI时代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等提升教学质量;重庆市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胡祖芳分析了当前铜梁区区域教研现状,提出提升质效的策略,强调将利用AI技术推动团队和赛事的发展;重庆市江津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张敏进行教育形势与政策学习分享,分析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教育要顺应时代变化,坚持立德树人。
此外,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刘奕,围绕《中学思政课建设中 “AI+思政” 模式探索》开展讲座,从教育强国战略视角出发,结合中学思政教学现实问题,阐述了AI对思政教学的深远意义。(罗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