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营销欺骗消费者?这股歪风得刹住!
创始人
2025-02-13 17:19:59
0

借助AI技术魔改文案和视频资料,伪造虚假公众人物形象、虚构“精英人设”,在短视频平台推销保健品,近一段时间以来,这股AI魔改之风在网络平台甚嚣尘上。

从“老板娘杨丽华”到冒用张文宏等名人形象,屡禁不止的AI造假视频不仅挑战了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更暴露出技术滥用下的监管漏洞。应该说,AI技术在短视频领域的营销应用乱象,是流量经济下借助公众健康焦虑的一次“合谋”,亟待法律、技术与社会的系统性治理。

虚构人设与AI技术结合,打造“信任背书”,是AI魔改视频的显著特点。商家通过AI技术生成虚假人物形象并盗用公众人物肖像,利用其社会影响力诱导消费者,同时还常用夸大功效与擦边宣传。

AI魔改短视频营销中,众多账号与店铺有频繁更换名称躲避监管嫌疑。同一产品链接跳转至不同网店,经营主体多为注册时间短、资质存疑的小微企业。加之AI技术极大降低虚假视频制作成本,让批量生产、快速传播、收割变现、注销换壳的欺诈营销闭环快速形成。

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误购高价低效产品,甚至延误正规治疗。虚构人设营销扰乱保健品行业竞争生态,网络平台若放任此类行为,将削弱消费者信任,最终损害自身商业信誉。同时,AI技术被滥用于造假,消解了“眼见为实”的认知基础,一些公众人物遭AI换脸带货,不仅侵犯其肖像权,更可能引发社会对权威信息的普遍怀疑。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AI生成内容应当进行明确标识并由相关方承担侵权责任。网络平台应当加强审查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对未标注的AI视频强制下架,强化平台管理约束机制。针对保健品宣传,严格执行《广告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惩虚假疗效宣传行为,并将屡犯者纳入失信名单,发挥信用惩戒作用。

首先,短视频平台可以利用AI识别技术筛查虚假人设账号,对利用虚拟人设、虚假精英形象的账号采取封禁与粉丝清零等措施。

其次,建立溯源机制,对频繁更换主体的店铺实施流量限制,并公开违规案例以警示教育广大消费者。

同时,针对易受骗的老年群体,开展反诈宣传,揭露所谓“养生大师”话术陷阱。社会应当关注老年人消费动态,有关机构要及时介入异常购物行为,阻断欺诈链条。

AI技术为社会消费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应用场景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也不可忽视。治理虚假人设营销,既需法律震慑与技术拦截,也依赖平台自律与社会监督。积极构建源头审核、过程监控、事后追责的全链条社会监督机制,才能遏制技术滥用,营造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

记者/徐文智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阳白云国际风筝会启幕 多国队... (来源:百姓关注)7月18日上午,2025年贵阳白云国际风筝会、全国风筝邀请赛暨贵阳白云第十六届风筝...
三严三实教育对照检查材料 三严...   通过在党校参加组织 人事干部培训班学习,本人对“三严三实”要求有了深刻的认识,体会到贯彻该要求的...
关于赞颂母亲节的诗歌大全 感恩... 《母亲节这天》母亲节这天天上飘着濛濛细雨母亲,忙碌的你是否还没顾的上吃早饭父亲出门带伞了吗远方的女儿...
赞美母亲的现代诗歌精选 赞美母...   《母亲颂》——作者:郑国柱  尽管母亲依旧贫穷  儿女对母亲的爱绝不含糊  我们只喊一声“母亲万...
党员干部三严三实个人对照检查材...  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发出的新号令,总体上是围绕“先做人、后做事”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