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5日,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达29.09%,这一亮眼数据背后,是海外降息预期升温、南向资金持续涌入、优质资产不断扩容以及AI产业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发力,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上涨活力。进入11月,多家外资机构更是纷纷表达对港股的持续看好,不仅在一级市场积极投身港股IPO、配售项目,还上调了多家港股科技公司的目标价位,港股市场正迎来一场资本盛宴。
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大型IPO和配售项目融资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参与其中的国际机构来源广泛,既有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资产管理机构,也有东南亚家族办公室、中东主权基金等。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11月25日,年内港股公司股权融资总额高达5436.90亿港元,同比增长264.79%。其中,IPO首发募资规模约2582.75亿港元,同比增长257.12%;配售规模约2713.15亿港元,同比增长492.27%。如此惊人的增长幅度,足以彰显港股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强大吸引力。
在港股IPO项目中,国际长线资金纷纷抢筹。截至11月25日,年内有495家机构参与71家公司的基石投资认购,累计认购29.66亿股,有5只新股的基石投资数量均在20家以上。赛力斯的基石投资者名单中,施罗德、未来资产、Jump Trading等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赫然在列;三花智控的基石投资者名单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也纷纷现身。
优质配售项目同样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以比亚迪股份为例,3月份成功配售筹资435.09亿港元,全球顶级长线基金、主权基金等纷纷参与其中。进一步分析发现,主权基金如GIC、挪威主权基金等,偏好大型IPO及行业龙头;对冲基金则多参与高成长型企业配售,如新能源、生物科技企业。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1月23日发表网志称:“受到地缘政局的影响,全球投资者都在重新评估其资产组合的风险,并调整投资策略、分散风险,香港成为资金避险的安全港。香港银行存款总额继去年上升7%后,今年以来进一步上升超过10%至逾19万亿港元;新股集资活动领先全球、财富管理业界蓬勃发展、与世界各地的金融合作也持续深化,这些都反映国际资金垂青香港市场。”陈茂波还表示:“近来不少来港参会的国际金融领袖,都表示其机构正计划在港增聘人手、扩充规模。”
基于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以及2025年市场的亮眼表现,不少外资机构对港股市场兴趣浓厚。在配置主题上,科技、AI等主题的港股公司成为外资机构的“心头好”。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预计中国股市将迎来又一个丰年。预计MSCI中国指数的2026年年末目标位为100点,较当前水平有14%的上涨空间。H股将受益于AI技术驱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持续的外资和南向资金流入。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在近期研报中提到,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团队根据增长、估值和质量筛选标准,在21个子行业中筛选出50只股票,这些股票在过去一年中总体回报率为68%(MSCI中国指数为35%),对应26倍的动态市盈率(历史均值水平)。其中,H股标的有18只,涉及互联网、AI、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家电零部件等标的。
外资机构对港股的信心源于“估值低、获利稳、政策支持”的三重逻辑,港股的长期吸引力仍在,外资资金流入趋势有望持续。11月份,外资机构纷纷上调港股公司的目标价位或评级。花旗、美银证券上调了腾讯控股目标价,并重申“买入”评级;大和证券上调哔哩哔哩港股目标价、摩根大通上调小鹏汽车目标价,瑞银上调中国宏桥目标价。
在这场港股市场的资本盛宴中,外资的积极涌入、科技AI主题的崛起以及政策的有力支持,都为港股市场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港股市场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有望开启一段崭新的上涨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