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糖炒山楂
豆瓣7.9分持续维稳的口碑,开播即获30+品牌合作,全网港剧招商收入、招商客户数量“双冠王”……如果说第一部是黑马突围,那《新闻女王2》则是王者归来。
自开播以来,层出不穷的名场面和金句、独立有张力的女性群像,一边紧贴新闻热点,一边探讨“新闻理想”,被观众称为“又新又旧”。如今临近收官,剧情也丝毫没有疲软,反而一波强过一波的高潮戏码,近日,以10分钟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再次惊艳观众,什么是淋漓尽致,什么是有效飙戏。
聊起这部剧,万万没想到比剧情先出圈的竟然是“开局11广”。据豆瓣网友@来看月统计,这部剧合作品牌超35个,总广告数达171个,集均广告6.84个。这也意味着,其已经刷新了优酷年度集均广告数、集均时长、开局广告数、单集时长等四项纪录,其中单集12广更是与平台史冠持平。从商业维度来看,《新闻女王2》以一己之力证明了港剧IP在内地市场完全有足够的商业号召力,只要内容够好,广告主就会买单。
作为“新港剧”的标杆之作,《新闻女王2》在内容上也再次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其全女群像搞事业、无恋爱脑纯职场博弈的设定,不仅是一种“全员经济上行的美”,也让苦各种披皮恋爱剧久矣的内娱观众为之兴奋不已。“内娱拍不出的硬核职场剧”舆论背后,我们也有必要再次去审视港剧之于当下内容市场的意义。
近年来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不约而同在港剧市场进行了大布局,TVB、寰亚传媒、邵式兄弟影业所代表的香港影视公司也在加速北上,他们所瞄准的一定不只是港剧的“情怀价值”。以《新闻女王2》为契机,娱乐独角兽独家梳理了2022-2025年间超30部港剧的市场反馈,希望能从此窥见港剧的发展趋势和新未来。
观众到底爱看什么样的新港剧?或许答案并不难找。
四年超30部港剧,讲了“港剧北上”什么故事?
港剧演员、创作者的北上不是新鲜命题,合拍剧(内地与香港影视公司联合出品,资源与市场共享)、同步剧(香港与内地平台同时播出,实现热度零时差)和本土剧(由香港影视公司独立制作,首要服务于本地观众口味)的三大类型分流,对熟悉港剧的观众来讲也非晦涩的专业名词。而当下,我们讨论新港剧的变迁,绝对离不开两部《新闻女王》。
第一部《新闻女王》,不仅在热度、口碑和招商能力上全面刷新了港剧市场的纪录,也成为“新港剧”时代开始的标志。以其为分隔点,将这四年的港剧发展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22年-2023年。这一时期,同步剧和合拍剧的占比不相上下,14部港剧6部同步剧、8部合拍剧,且最初市场尝试的合拍剧主要是《白色强人》《法证先锋》这样的同步剧续作。此外这一时期的港剧主要集中在优酷平台;影视公司层面,不仅是TVB,寰亚传媒、邵氏兄弟、英皇娱乐等都有在积极入局。

这样的市场态势与长视频平台的布局密切相关。2018年,优酷与TVB、TVBC共同推出全球同步剧系列,首次实现港剧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步播出;同年优酷成立了港剧场。2020年,优酷与TVB、寰亚传媒等合作提出了定制港剧。2022年,优酷正式提出“新港剧”概念。2023年3月,TVB宣布与TVB 77工作室及TVBC与优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第二个阶段是2023年末《新闻女王》的出现,打破了同步剧和合拍剧共分天下的局面,合拍剧迎来大爆发时期。统计数据显示,2024-2025年市场共上线了16部港剧,合拍剧占据14部,合拍剧占比逐渐增大,开始成为港剧破圈的主要载体。

港剧合作的长视频平台也更加多元:优酷不再一家独大,两年间腾讯视频也上线了5部港剧合拍剧。这其实是源于2023年8月TVB宣布与企鹅影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就包括双方将共同推进四部合拍剧,也就是《巾帼枭雄之悬崖》《企业强人》《反黑英雄》《刑侦12》。
腾讯视频的港剧布局还在持续加码。2024年6月,腾讯视频推出港剧计划;2025年6月,TVB宣布旗下77工作室与腾讯视频达成重要战略合作,双方正式签署《影视剧集联合制作合作备忘录》。这显然也将加速港剧市场的再分化。
从影视公司层面来看,相比前一时期多影视公司的积极“试水”,与优酷、腾讯视频都保持紧密合作的TVB,市场占位开始断层领先:16部剧中占据12部,占比超75%,成为新港剧市场的最大“供应商”。TVB再次扛起了港剧北上的大旗,以合拍剧的形式。

时隔两年,《新闻女王2》上线。从创作角度来看,它代表的是IP效应已成;从市场角度,它的全面爆发,也在这个长剧疲软、观众倦怠的时刻,给市场以信心。
一方面,它让大众看到了港剧在题材类型上的革新、和IP开发上的能力。这四年上线的港剧中虽然警匪、职场、商战仍是主流赛道,尤其是警匪探案类题材占比更是居高不下,但港剧在女性题材、心理悬疑、新闻题材等新方向的探索,也形成了有力补充,让观众颇为眼前一亮。
另一方面,题材革新也带来了受众结构的迭代。港剧被视为情怀的代名词,是70后、80后的特供内容,也是男性用户主导的天下,而当下,持续升级的内容、故事和制作,也在吸引更多90后、00后年轻群体进入港剧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新闻女王》90后、00后观众占比达60%,00后接近20%;女性观众占比超7成。剧星传媒显示,《新闻女王2》的男女性用户占比为25%和75%,核心观剧人群为24-40岁观众。女性用户、年轻用户在港剧市场的扎堆,意味着更强的互动能力、付费意愿,意味着一个更具有活性的用户市场。《新闻女王2》强大的吸金能力、以及诸多瞄准熟女市场而来的品牌主,也印证了这一点。
平台加码、题材拓新、受众拓展,以TVB主导的港剧焕新之路正走的有声有色。但现实真就如此乐观吗?
数读:当港剧蜂拥而至,被观众记住的是谁?
整体态势是良好的,但对于内容市场来讲,绝不到盲目乐观的时候。娱乐独角兽以长视频平台为单元,统计了这30多部剧的市场反馈,也期望能够从一线反馈里找到最直接的证据,去窥见港剧发展的更细微真相。
先来看合拍剧。在优酷平台上,2022-2025年间共上线了15部港剧合拍剧,包含了医疗、悬疑、动作、职场、年代、家族等多题材类型,从主演阵容上更是有佘诗曼、林峯、黄宗泽、马国明等我们熟悉的演员坐镇,可以说不乏品相上佳的创新之作。

从市场反馈来看,口碑层面,15部剧豆瓣平均分6.0分达到及格线,7分及以上剧集有4部,两季《新闻女王》以豆瓣7.9分登顶。从平台热度来看,暂无破万剧是一大遗憾,截止目前《黑色月光》仍保有优酷港剧场最高热度9040的纪录,热度破8000的有《白色强人2》《法证先锋》5、6,《新闻女王》1、2。
一个显著趋势是,IP系列化开发,正在成为优酷港剧的最大“招牌”。《法证先锋》《白色强人》等成熟IP为优酷淌开合拍剧的路子;《家族荣耀》系列已然是港剧话题剧的头部IP;最典型的还属《新闻女王》系列,沉淀出了具有稳定口碑、市场号召力和超强吸金力的超级港剧IP。
此前我们谈港剧很少谈到招商层面,它甚至被默认是圈层的、小众的,但《新闻女王》却展现出了超强的吸金能力。数据显示,该剧优酷港剧场站内直播史来观看人数TOP1、付费意愿TOP1,招商层面合作品牌达15个、总广告数85个。到了《新闻女王2》,招商品牌数更是直接翻倍,品牌35个,总广告数171个,单集广告数成为优酷史冠。近10个演员定制的创意广告也彰显了港剧更强的创意和对品牌的配合度。

一个小遗憾大概是,《新闻女王》这样的吸金力仍是少数。据娱乐独角兽不完全统计,像《家族荣耀之继承者》《执法者们》这样在制作、明星阵容、市场效果上已经居于头部的港剧,合作的品牌数量还是只有4个和1个。不过可以期待的是,《新闻女王2》之后,或许会打开港剧招商新局面。
腾讯视频在2022-2025年间共上线了6部合拍剧。除了早期的《女法医jd》外,其余五部皆为这两年上线,其中《反黑英雄》在全维度领先: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突破22000,刷新港剧站内热度纪录;豆瓣评分7.1分,口碑良好;抖音播放量高达93亿,绝对称得上是“小爆款”。《刑侦12》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破20000,位列同期网剧前列,同时创下TVB年度新剧首播最佳成绩。其他的如《企业强人》《巾帼枭雄之悬崖》《金式森林》等腾讯站内热度均止步18000。


社交平台上一个显而易见的声音是,在优酷布局港剧、且已成规模之后,腾讯视频的港剧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多的好内容去被大家看见。至于这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或许很久、或许只是一部爆款内容的时间,谁也说不好。大胆猜测,或许《反黑英雄》IP化之后,会成为那个杠杆。
其实观众能够记住的永远是头部的作品、优质的内容。《新闻女王》系列、《黑色月光》、《反黑英雄》、《刑侦12》从口碑、站内热度、短视频、点播、招商五大维度分析,都收获了不错的播出成绩。不难看出,这也跟TVB77工作室近年来与内地市场的深度合作、合拍剧模式有关。成功为优质港剧打开了内地市场。由其打造的剧集豆瓣超过6分的占75%,超过7分的占40%,在港剧口碑普遍承压的当下,这两个数据已经非常占据优势。无疑是引领了“新港剧”的发展路径。

长视频平台上,《新闻女王》《黑色月光》《反黑英雄》在站内热度都表现突出,圈层爆款率高。短视频平台上,《新闻女王》《黑色月光》《反黑英雄》等剧在抖音上都有着突出表现,可见与观众市场的强互动属性。点播市场其同样强势,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黑色月光》《法证先锋》《反黑英雄》《刑侦12》 等先后上榜。《新闻女王》系列、《黑色月光》则让市场见证了港剧在商业上的吸金力。
当然这种多维度的领先优势,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在创作上的深耕与创新,对用户市场的精准洞察和对观众的尊重。当下的内容市场,只有将观众放在心里,摒弃行活儿、才能真正被观众所接纳和喜爱。要相信,他们看得见每一份用心。
《新闻女王》系列,会是新港剧市场的“意外”吗?
相信从《新闻女王》结束后,就有人一直在质疑。如今,《新闻女王2》交出了更漂亮的答卷,我们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吗?
在娱乐独角兽看来,答案是乐观的,《新闻女王》系列,不会是个例。就如上文所说,当下的新港剧市场,正在IP开发、题材创新、招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创作者也在摩拳擦走出安全区,从创作和制作上带来港剧的全面升维,我们有理由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
以《新闻女王》《黑色月光》《反黑英雄》等头部港剧为例,娱乐独角兽提炼出了港剧未来发展的几大趋势:首先,类型题材创新融合是大势所趋,内容创作不断向现实深化是破局之道。以《新闻女王》系列为例,创作者在第二季的“升级”就堪称一绝:当新闻女王走出办公室斗争,开始聚焦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博弈,这部剧也被注入了时代议题。当几乎每两集一个的新闻案件展开,AI主播、录音门、楼塌、邪教等事件高度呼应现实社会时,剧集的现实性再上一层楼。
内容创作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落地现实、与年轻观众产生最强烈的情绪共鸣,才是新港剧真正该有的模样,也是当下观众对内容市场的最大期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保留”港剧特有的高裂度、强节奏、强反转特质,独特的烟火气,同样至关重要,这是港剧最纯正的“港味儿”不可或缺的。

其次,新港剧的未来是属于好内容,但好内容也需要好制作、好平台乃至好运营来支撑,这同样是新港剧要走向新未来的必经之路。
这里就必须谈到合拍剧与同步剧,并非是有意拉踩,而是娱乐独角兽在统计了四年间合拍剧和同步剧的市场效果时发现,同步剧的市场占位“下滑”是必然的。数据显示,2023年之前同步剧中尚有市场热度和口碑佳作的出现,但是这两年同步剧的质感和市场热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也衬得合拍剧更加风生水起。

无可置疑的一点是,TVB成立的77工作室已经成为了新港剧的代表性厂牌,与腾讯视频、优酷等平台也达成战略合作,在《新闻女王2》的成功带动下,相信未来香港影视公司与长视频平台的合作绑定将会更加紧密,合拍剧的占比还会继续上升,那如何摆正位置,对于创作者尤为重要。在现任TVB副总裁、77工作室的主理人钟澍佳看来,“合拍并非束缚、而是机遇。它意味着创作者能够更大程度的突破资源限制,去打造更精良的制作”。无可否认,最初的合拍剧如《法证先锋》系列,从同步剧转为合拍剧,口碑上确实经历了从豆瓣8.8到豆瓣4.2的跌落,但后来的大部分合拍剧还是表现出了良好的质感。这也是港剧北上从迷茫期走向新港剧时期的必然经过,无需回避。
站在风口上,未来港剧还需积极抓住政策提振的机会,全面推进内容制作升级。在《新闻女王2》拍摄时,剧组不仅走出了香港进入内地取景,在制作上也更加精良。如多导演协力完成的塌楼场景在播出后震撼力十足,它体现的更多是工业化制作流程的精密调度。内容创作者在制作上同样要有意识提升自己的水平,《新闻女王2》中多个一镜到底的镜头就收获了大量好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77工作室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创作体系,旗下拥有5个监制团队、配合以三四十人的编剧团队,形成了灵活专业的制作格局。此外其还会在创作中外聘专业团队。也正是这样的专业幕后支撑,才能让作品在内容题材上不设限、勇敢拓新,在制作上持续升级,以工业化助力精品化内容。
而梳理头部港剧的爆发路径,娱乐独角兽还发现运营的年轻化和精细化必不可少。如话题剧要“爆”在社交平台上,瞄准目标受众的精准出击就必不可少。《新闻女王》系列在抖音、小红书和微博上全面开花,第一季职场打工人功不可没,#拜MAN姐保事业# 火速破圈;而诸如女王齐跳Queencard、扫楼等则成为新素材引发热议。《新闻女王2》也更是辐射年轻受众,“晶耀永驻”热梗,播出微博、抖音、小红书全渠道引爆热议,演员亲自下场玩梗;以及黄宗泽“中插广告的神”人设深入人心,线下扫楼、追剧团演员大方互动,金句名场面频出。
一个趋势是,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正在成为港剧营销的主阵地,热门挑战、网络热梗等应有仅有,以一种“包癫的”姿态助力剧集出圈。这或许与当下新港剧想要打破固有受众群、拓展更多圈层用户的需求相关。至少目前看来,策略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显著。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闻女王》系列、《反黑英雄》等的持续爆发下,当代观众的港剧基因正在被唤醒,长视频平台的加码布局也印证了这个市场的可开拓空间。至于这个市场有多大、未来有多大,取决于我们能有多少个《新闻女王》、多少个77工作室这样的创作者。
上一篇:谍战剧又出王炸!冯恩鹤、杨烁演绎“枪王传奇”,比悬崖还好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