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5年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峰会(EIS)在山城重庆成功召开。开场时,英特尔副总裁高嵩被一台机器人邀请上台,他在开场分享中提到:“20年前,Edge 还是一个新生的概念。我们与大家抓住时代的潮流,不仅开拓了更多嵌入式市场的商机,更是一起创造了新的物联网市场,并且一起迎来了今天智能边缘的新机会。”
高嵩先生列举了一组翔实的数据:英特尔在过去几年里部署超过50万台的医疗影像设备、450万台具有机器视觉的工业控制器、600万台零售POS系统、1000万套OPS解决方案以及超过2000万台非机器视觉工控机。
过去不等于未来,这些数字其实还只是AI时代的管中窥豹,真正的智能革命才刚刚开始。当AI与边缘计算开始深度融合,智能终端的进化能力也将很快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高嵩表示:“智能边缘的下一个黄金二十年即将开启。”
当前的AI热潮是边缘计算20年来的最大机遇。尤其是具身智能,已经从实验室概念走向产业应用。在本次大会上,AI +行业方案很多都已经是现成的案例,而非遥远的故事。AI能够帮客户提高生产效率,能让教育实现因材施教,能让医疗更加精准有效,还能帮人类摆脱繁重重复的劳动。当AI从云端下沉到工厂车间、城市街道、手术台旁时,其挑战也随之变异。实际的应用场景往往要求解决方案必须本地化、实时化、低成本化,这恰恰是AI边缘计算的用武之地。
高嵩表示:“边缘计算凭借其极其丰富的应用场景,以万象更新之势,为AI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x86系统的生态优势、AI PC的领导力与技术创新,英特尔正通过更强大、高度集成的软硬一体AI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边缘算力,加速机器人、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关键应用场景的落地。我们与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帮助客户降本增效,推动创新成果更快地走向市场,以卓越的总体拥有成本(TCO)优势,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
会上,英特尔表示当前酷睿Ultra 200H系列处理器在同等功耗和尺寸下,通过架构创新可提供99 TOPS的AI算力。其将AI工作负载高效整合至单颗芯片,显著降低了对独立显卡的需求,从而减少系统功耗,并优化散热与电源设计。这使得酷睿Ultra处理器在超声诊断、制造质检和AI医疗影像等场景中,能在五年部署周期内为客户带来可观的成本节省。
在此次峰会上,最引人遐想的当然是那颗还未正式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下一代处理器——基于Intel 18A制程的第三代酷睿Ultra处理器(代号Panther Lake)。关于它,我们不妨关注以下几点:
英特尔宣称Panther Lake“拥有近180 TOPS集成AI算力”,并将其描述为“突破性改进”。算力需求与功耗、成本、散热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180 TOPS这一量级的算力,应该是目前的一个“临界点”。在边缘计算领域,它一方面不会显著增加系统复杂性和TCO,另一方面相对上代产品又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未来几年,相信这会是为包括具身智能、高级机器视觉应用等在内的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本地AI计算推理能力的新标准。
“XPU”架构与实时性:机器人的融合大脑
Panther Lake采用的XPU架构,融合CPU、GPU和NPU,其精妙之处在于“异构整合”。传统方案可能需要多颗芯片协同,而Panther Lake的XPU设计目标是将几者合一。Panther Lake原生支持时序协调运算(TCC)和时间敏感网络(TSN),更是直击工业与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痛点——确定性延迟。这相当于为机器人的“反射神经”提供了硬件级的保障,使其在嘈杂、动态的物理环境中能做出瞬时、精准的反应。
工业级耐用性:从“娇贵”到“皮实”的蜕变
Panther Lake具备“卓越的工业级耐用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工厂车间、户外交通等严苛环境。这标志着,随着技术和制程的进步,英特尔正努力让高性能处理器摆脱传统消费级或商用电子的“温室”,真正适应工业现场的粉尘、震动、温差极端挑战。
综上所述,Panther Lake不但针对消费级市场域,也是一款极具针对性的、为“边缘AI”和“具身智能”时代量身定制的产品。它反映了英特尔的一个核心预判:下一阶段的边缘AI竞争,将是综合算力、实时控制、环境适应性于一体的系统性竞争。
更引人注目的是随芯片一起发布的英特尔机器人AI软件套件和参考主板。这意味着英特尔不是只卖算力,还在帮助生态企业预处理机器人开发的“前期难点”。套件支持开放标准(如ROS 2)、VLA模型和先进视觉算法,最关键的是能在单颗CPU上同时跑控制器和AI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TCO。
此次会议呈现出一个显著特征:传统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正在被新型生态协同模式取代。
TP-LINK依托英特尔强大的计算底座,打造了一个涵盖物联设备管理、数据融合可视化、AI算法生成与应用的“图门”平台,面向千行百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提出建设“四大仓库”(智能体仓库、应用仓库、算法仓库和模型仓库),实质上是在构建一个开放的能力平台。正如TP-LINK张海所言:“我们从纯卖设备转向赋能客户训练算法和应用智能体。”
海石商用李昊旻则表示:酷睿处理器是零售门店端侧应用的优秀选择;一方面为门店端侧应用提供高性能计算平台,为已经预训练好的精简模型提供端侧算力支持;另一方面,OpenVINO可以充分发挥酷睿的性能潜力,降低硬件依赖。
而酒店自助服务终端,则是结合了AIGC和大语言模型的综合应用场景。无论AIGC内容还是大语言模型,都需要比端侧更为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算力,所以更高一级的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以及专业算力卡Arc则是边缘服务器和算力服务器的最佳搭档。
由英特尔和海石等头部厂家共同发起的“卓越POS认证计划”,通过第三方实验室的信号级测试,建立行业标准认证体系,成为POS行业的标杆标准,让客户可以放心选择的高品质产品,也让POS行业厂家能够尽量减少低价竞争,用好产品去赚合理利润,使行业一直健康发展。
海信医疗的案例则体现了边缘AI在高端医疗设备中的价值。其智能辅助手术系,它是将传统的二维CT断层扫描数据转换成三维影像数据,能够将病灶和人体的位置关系更好地展示出来,具备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评估的能力。
早期他们利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核数多的特点,来满足图像并行推理的需求,可将CT影像分割成小块处理,同时利用Openvino工具还可以对胸肺CT器官自动分割优化,大幅度提高推理性能。这些应用不仅需要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更需要强大的AI算力来对医学影像实时分割、识别和配准。
现在,酷睿处理器提供的算力也能满足需求,使得这些多模态影像融合产品更容易推广应用,走向更多场景。
阿丘科技创始人黄耀在台上表示:AI视觉的故事,从怀疑到试点,再到全面引爆,是一个技术不断突破、问题持续解决、价值持续释放的过程。黄耀预判的2029年“全域市场普及期”实际上描绘了边缘AI的终极愿景。这一时期将由AI-Native产品主导,完全基于学习与自适应,数据驱动迭代,模型能力决定产品价值。
尽管边缘AI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正如英特尔发言人所言:“数据隐私如何保护、改造成本如何控制、技术落地如何适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攻克。”
要实现边缘AI的规模化发展,生态协同将成为关键。英特尔通过“面向OEM和ODM提供AI边缘系统”、“面向ISV、系统集成商提供边缘AI套件”等举措,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各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正如海石商用李昊旻所强调的:“海石和英特尔已经有30年的合作历史,双方能一直合作下来,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
2025年的英特尔EIS峰会,展现了当前的酷睿处理器在边缘计算场景中的优秀表现和整个生态链的协同创新与价值共创。同时宣告以Panther Lake为代表的新一代边缘处理器,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带着更强劲的实力深入各行各业的全新场景之中。
本届大会是英特尔EIS峰会的20周年,当下一个二十年回首时,边缘计算将发展到怎样的状态?答案或许不再是部署了多少万台设备,而是是否催生了一个AI智能与现实世界进一步水乳交融的新时代。20年后,机器将不仅能“看见”、能“思考”,更能灵巧地“行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于航行在边缘智能这片广阔海域上的所有厂商而言,真正的航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