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冉启行
一周一个 AI 大模型,一月一个 AI 大事件。2025 年,AIGC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数字世界,影响着物理世界。当大模型的能力边界被不断拓宽,从文生问、文生图、文生视频到文生 3D,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AI 的最佳载体究竟是什么?
也许现在下结论回答这个问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看到「AI 眼镜」的产品形态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趋势:当 Ray-Ban Meta 故事持续发酵,苹果的“眼镜”传闻甚嚣尘上,百度、小米、阿里纷纷入局,一场围绕方寸之间的战争已然打响。
对于 VC 而言,目光穿透巨头的身影,去发掘那些在资本市场中仍处于早期阶段,却蕴含巨大爆发力的“小而美”公司,才是这场“中场战事”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注:本文所列「公司」主要为成立 5 年以内,投融资阶段还处于较早期,即 B 轮之前(尚未完成B轮),核心业务/产品涉及 AI 眼镜、AR 眼镜。投融资轮次数据来自陀螺科技会员数据库、VR陀螺官网、天眼查APP、企业新闻等。如有疑问,可联系 VR陀螺修正。文中所标“融资轮次”为当前企业已完成的最新融资数据,仅反映企业公开且流程完结的最新融资进展。
(一)逸文科技
融资轮次:A轮|未披露
核心业务:AR眼镜
深圳市逸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3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与德国柏林。团队主要由顶尖消费电子品牌与欧洲高端眼镜品牌的两部分人员构成,研发核心团队来自于苹果,三星,飞利浦等一线大厂。
2024 年,Even 首款 AR+AI 眼镜 Even G1 正式发布,售价 599 美元起,面向欧洲市场。产品具备“圆框造型、抬头显示、低彩虹纹、无摄像头、无扬声器”等鲜明标签。
产品做得好,战略走得巧。Even 是少数起步就主打海外眼镜市场的中国新锐,旗下产品目前已入驻 300+ 欧洲高端眼镜店。面向欧洲市场的战略,一方面避免了与美国本土 Ray-Ban Meta 等产品直接冲突,同时也规避了来自国内众多智能眼镜厂商的竞争压力。
(二)致敬未知
融资轮次:天使轮|1000万美元
核心业务:AR眼镜、AI运动眼镜
致敬未知成立于 2022 年,创始人吴德周曾是字节跳动新石实验室负责人,锤子科技CTO。锤子科技产品线&硬件研发副总裁,原华为荣耀的产品线负责人,负责锤子科技的产品线以及全部硬件研发工作。
2023 年,致敬未知首款 AR 眼镜产品 ARknovv A1 正式发布,作为首款产品,其就融入了 AI 拍摄、SLAM 空间定位、电致变色镜片等技术。2025 年,致敬未知第二款智能眼镜产品正式亮相 MWC,次月登陆 Kickstarter。市场战略方面,致敬未知已宣布联合传统光学“星创视界”(宝岛眼镜母公司)打造双品牌联名产品——NSVE x BleeqUp AI运动拍摄眼镜。
投资致敬未知,本质上是投资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用一套被反复验证过的成功方法论(智能手机打法)去开拓一个高增长的新市场。当然,对于智能眼镜行业而言,这其中的产品变量思考并不少。
(三)闪极科技
融资轮次:A+轮|数千万人民币
核心业务:数码3C配件、充电宝、AI拍摄眼镜
SHARGE 闪极创立于 2020 年,致力于打造横跨消费类、家庭、出行领域的全球充电及储能领先品牌。创始人张波是“手机老炮儿”,出身魅族早期团队,拥有丰富的研发和市场经验,对消费电子行业的残酷竞争有深刻理解。
2024 年 12 月,闪极科技在深圳举办闪极 AI 拍拍镜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其 AI 眼镜——闪极 AI 拍拍镜 A1。该产品由闪极携手索尼半导体、AAC 瑞声科技、LOHO、云天励飞等各领域标杆厂商共同打造;2025 年 1 月,闪极发布了旗下面向海外市场的高端子品牌——loomos 及 loomos AI 眼镜,次月产品上架众筹平台 Kickstarter,半月时间,loomos AI 眼镜斩获超 6000 名支持者。
依托传统消费电子产品供应链,成熟的市场渠道等,闪极科技在 AI 眼镜业务上拥有一定突出优势。此外,固有的 3C 配件等业务,有助于其分散风险。
(四)微光科技
融资轮次:Pre-A轮|近5000万人民币
核心业务:AR眼镜、OXM模式
微光科技成立于 2023 年,微光科技创始人兼 CEO 戴照恩拥有丰富的国际化实战经验,曾在美国参与 NASA "毅力号"火星探测项目,在特斯拉工作期间,Model 3 产能瓶颈实现了突破,回国后加入清华大学钟志华院士团队从事科研工作。
今年 1 月,微光科技发布玄景 MLVision M5 智能 AR 眼镜。该产品采用了 Micro-LED+双目衍射光波导方案,入眼峰值亮度高达 1500nits,仅重 25.8克,据称其比市场上同类产品减重超 40% 以上。玄景 MLVision M5 的一大亮点在于模块化设计,用户可选一体式或夹片式佩戴。近视用户可直接将夹片固定在眼镜上,无需定制镜片。
C 端之外,微光科技也在积极拓展 B 端业务,据称其与亲爱的翻译官、元琛科技合作,已经交付了面向不同行业场景的 2 款 B 端产品。
(五)贞观创新
融资轮次:天使轮|未披露
核心业务:AI运动拍摄眼镜
贞观创新 (深圳)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24 年 6 月,创始人、法定代表人为黄凯,三维重建资深人士,拥有多年国内 AR 眼镜头部企业工作经验,其余创始团队成员也主要来自华为、BOE 等科技大厂,覆盖算法、硬件、市场等,ATHLICS_SPORT 为贞观创新旗下品牌。
2025 年 6 月,ATHLICS_SPORT 在社交平台预告新品,宣称其新品是全球首款支持 4800 万像素拍照、4K 视频录制的 AI 运动眼镜。
(一)广纳四维
融资轮次:A轮|数千万人民币
核心业务:AR光波导
广纳四维(SEEV)成立于 2021 年,专注 AR 衍射光波导微纳光学器件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同孵化。
据介绍,广纳四维已构建覆盖光学软件及设计、纳米加工到器件封测的全链条技术体系。2022 年广纳四维突破 AR 波导刻蚀工艺制备技术,次年即实现 110° 超宽视场角突破。2024 年完成碳化硅 DUV 光刻与刻蚀工艺攻关,产品实现了单片全彩显示,厚度仅 0.7mm,重量仅为 4g,完全消除了彩虹纹效应。据业内人士分析,碳化硅材料 2.6 以上的折射率可支持更优 AR 光学显示性能,这对实现普通眼镜形态的 AR 设备具有决定性意义。
目前,广纳四维相关光波导技术已应用于部分消费级 AR 眼镜,光学表现优异。作为一家有着一定“国资”背景的企业,广纳四维的核心优势主要在于过往两大国家级机构对于纳米材料研发和尖端纳米加工技术积累,以及较强的 AR 光学理解研发能力,且具备较强的技术落地能力。
(二)耀宇视芯
融资轮次:A+轮 | 未披露
核心业务:空间计算芯片
耀宇视芯成立于 2022 年,是一家空间计算芯片制造商,主要从事空间交互计算算法及芯片研发、设计业务,产品可广泛应用于 VR/AR 眼镜、汽车 AR-HUD、无人机、机器人等硬科技产品。其创始人杜逢博,硕士毕业于 University of Essex EE 专业,从事视觉图像及空间定位算法研发工作十余年,曾担任业内多家独角兽企业首席算法科学家。
半导体一直是我国投资的重点板块,但因其投资大长期长,技术壁垒较高,鲜有企业能快速突围。针对 XR 垂直行业,2023 年 10 月,耀宇视芯率先推出自主研发的 VR/AR 协处理芯片“启明”A1088,是国内首颗可以批量出货的低功耗低延迟 XR 协处理芯片,开始崭露头角。
据此前爆料,一代芯片订单量达数十万片。其二代芯片已预研,采用 12nm 制程,将拓展至 MR 头显(VST)与 AI 眼镜(ISP)领域,有望进一步提升 XR 设备的基础性能,降低初创公司开发门槛。同时,对于耀宇视芯而言,也将持续拓宽其业务类型,提升企业变现能力。
(三)镭昱半导体
融资轮次:Pre-A++轮 | 未披露
核心业务:Micro-LED 微显示器
镭昱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其核心创始团队源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深厚的尖端光电芯片设计与制造背景 。
公司的核心技术护城河在于其单片式全彩 Micro-LED 微显示技术,特别是其独有的“大尺寸外延转移技术” 。这项技术与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倒装(Flip-Chip)”技术形成了鲜明对比。传统的倒装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拾取-放置”工艺,在面对 AR 眼镜所需的超高像素密度(PPI)时,其在对准精度和像素尺寸上存在难以逾越的物理瓶颈。
镭昱的技术路径则通过整体阵列的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大规模制造的难题,有望在保证超高像素密度的同时,实现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以及可规模化量产的潜力 。今年三月,镭昱推出搭载其 0.13 英寸 PowerMatch®️ 1 全彩微显示屏的全彩光引擎,体积仅为 0.18cc,是三色合光方案的 45%,重量仅 0.5g,可无感置入镜腿之中,使得 AR 眼镜可以更加轻薄,从而提升佩戴舒适度。
作为底层供应链企业,Micro-LED 微显示技术被认为是未来 AR 眼镜的标配,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光效,是最近眼显示光学系统中最核心的一环。
(四)Gyges Labs
融资轮次:Pre-A+|未披露
核心业务:AR光学
Gyges Labs 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软件和 AI 团队在美国的科技公司,硬件和供应链方面,充分利用了中国优势,面向全球提供前沿穿戴式 AI 硬件方案。团队方面,仙瞬科技核心创始团队出身斯坦福、清华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拥有苹果、Meta、Mojo Vision 等企业工作经验。
不同于传统 AR 光波导、Birdbath 的光学方案,Gyges Labs 自研的 DigiWindow 技术基于视网膜投影原理,创造轻且小的近眼显示光学方案,其光机主要放置于镜框上,做到了「隐形」的 AR 显示效果。据介绍,除硬件创新之外,Gyges Labs 还将协同式 AI 融入技术中,为可穿戴硬件设备赋予了感知与交互能力,从而进一步拓展其商业化价值。
今年 1 月,Gyges Labs 与Halliday 团队联合发布了 Halliday AI 智能眼镜,产品仅 35g。次月产品上线众筹平台 kickstarter,并得到超 8000 名支持者,累计众筹金额达到 330 万美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