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调查显示:超七成小学生未依赖AI完成作业
创始人
2025-11-19 08:14:43

11月18日,《南京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白皮书》在宁发布,这也是国内首份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的白皮书。

报告聚焦“小学生”这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面临最大风险的群体,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学生认知依赖、学习动机减弱及思维深度退化”等热点问题,基于实证调研展开深度剖析。

根据报告书,项目组对南京市12个区17所学校3–6年级的8795名小学生进行线下问卷调查,并对其中8所学校的74名学生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基于一手调研数据,白皮书全面描绘南京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偏好与素养现状,剖析了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对素养的影响,揭示了工具化倾向、批判性不足、家庭支持差异引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分层”等现象。

在调研的学生中,有81.93%知晓生成式人工智能,其中80%以上每周都会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25.16%至少每天使用一次及以上。使用的非学习应用场景包括兴趣探索、情感陪伴、创意表达、生活助手等,学习应用场景则包括查资料、搜答案、答疑、解题、写作文、检查作业等。超过80%的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持审慎态度,会通过对比、理解、整合等方式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认知加工,但仍有近半数学生不能发现AI幻觉。此外,多数学生(72.33%)尚未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少数学生(27.67%)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存在认知依赖。

“从这次调研情况看,其实大多数孩子他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策略,找到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相互赋能一条路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不必过于担忧生成式人工智能,会给我们小学生群体带来不可逆的认知影响。”参与起草白皮书的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永贵说:“但我们也要看到,确实会有一小部分孩子,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了依赖,产生了不想自己去思考的这种倾向,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去共同关注,给他们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这份调研报告是南京市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又一次“先行先试”的卓越探索。它不仅是一份翔实的区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诊断书,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宣言。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这份研究成果将引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与实践,共同推动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为培养能够驾驭未来、创造未来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素养根基。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姚伟 徐明

来源:荔枝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东盟媒体智库沙龙举行 媒体智库沙龙现场。18日,中国—东盟媒体智库沙龙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以“命运与共·携手发...
民国无名女神是谁 民国无名女神... 近期,一本来自上海文庙旧货市场的老相册,让数以十万人在微信朋友圈围观了一位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
女医明妃传紫苏扮演者 于莎莎个...  于莎莎,1985年5月30日出生于山东烟台,中国影视女演员、主持人。  2006年,获得搜狗女声全...
邱思婷私房照及个人资料介绍 邱...  来自北京的邱思婷,有着令人羡慕的长腿,和漂亮的脸蛋,但是她的舞姿财神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她被大家称为...
百岁将军张玉华春晚铁血忠诚 百...  最新或2023(历届)央视猴年春晚,相信大家都被这一幕深深感到:一位百岁老人努力站得笔直,向大家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