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警惕AI展示的“障眼法”
创始人
2025-11-17 17:46:59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随着AI技术的普及,电商平台上AI展示商品的现象日益增多。AI模特穿AI衣服做AI直播……这些经过算法优化的商品或虚拟形象,以近乎完美的状态或场景吸引消费者。然而,在AI展示背后可能隐藏着商品信息失真、消费者知情权受损等风险。11月14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AI展示背后的真实落差。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AI美化后的“商品概念图”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一是身材比例失真:AI模特能够借助算法,对腰臀比、腿长等身体数据进行随心所欲的调整,从而呈现出人类现实中难以企及的“黄金比例”,而现实服饰与人的比例很难实现“黄金比例”,消费者收到货后穿上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二是材质与色彩偏差:AI渲染技术可能会对商品的质感进行过度美化,让原本普通的面料呈现出丝绸般的光泽;或者调整颜色的饱和度,使商品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夺目,导致消费者拿到手的商品,在颜色和质感上与AI展示图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功能效果夸大:对于美妆类商品,AI还会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优化”,比如粉底液的遮瑕效果被显著增强,口红显色度提高的同时,唇纹问题也被过度美化。消费者在看到这些AI展示效果后,很容易对商品产生过高的期待,而实际使用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同时,AI展示还可能藏有3种花招。一是标识模糊不清:部分商家在商品详情页中,仅在角落用极小的字体标注“AI效果仅供参考”,或者使用“数字人展示”等表述。消费者很难从中明确知晓哪些图片是AI生成的,哪些是真实的实拍图。二是混合展示有陷阱:一些商家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段,将AI模特图与少量实拍图混杂在一起排列展示。消费者在浏览商品时,很容易误以为这些图片都是实拍图,从而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三是动态视频误导:在AI生成的动态展示视频中,AI人物的动态、服装摆动幅度、配饰搭配效果等都可能通过算法进行优化,与实际穿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仅凭这些动态视频,很难准确判断商品的真实情况。

福建省消委会表示,规范使用AI技术,不仅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AI技术融入消费市场的关键所在。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杜绝利用AI技术进行虚假宣传,确保AI技术的合理应用。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审核、处罚等相关制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平台环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软... 眼见为实的时代已经过去软件网,人工智能已经学会创造“现实”。近日,有网友称,一张杨超越秀身材的照片在...
网络安全培训机构宣传口号 宣传...   1、劈风斩浪,共同成长。  2、创新为源,人才为先。  3、网络安全,世界领先。  4、网络安全...
物流公司企业口号 物流公司企业...   1、厚德载物,尽心服务。  2、物流新起点,服务更方便。  3、物流领航,情深义长。  4、腾运...
青少年拓展培训中心宣传口号 青...   1、觉醒你的创造力。  2、让成长出乎意料。  3、为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4、成长如意,如虎添...
赞助创意活动宣传口号 赞助活动...   1、百万大赞助,创意在行动。  2、赞助百万元,成就大学生。  3、创意就拿钱,精彩在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