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AI 1.0时代),我在200页PPT《》中,整理过「AI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最近,我逐渐涌现出,新时代(大模型/AI-Native)下,AI产品经理,最需要重视的3个“新的”技能点/能力项——
1、Prompt 能力
在智能的“深度”上,我们常规“以为”,AI只有7、80分位,但其实已经能到95分位了——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用(Prompt)不出AI的这个“潜能”。
这个认知,可能是99%的人,之前都没意识到的。一旦意识到,可能对很多核心问题的判断,以及产品思路,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在不同阶段,是优化模型,还是优化Promp?是技术主导,还是产品或评测驱动?
即,Prompt能力的重要性,真的仍然被绝大多数人低估了。
2、AI评测驱动
足够专业的评测驱动,能让任何一个 AI 项目起死回生。评测的重要性,超过50%。
看训练集和评测集(的质量),就反应了公司核心算法团队,对场景和用户的认知和理解深度。
具体如何理解,详见张和老师最近的分享:
3、Vibe Coding
产品经理如果自己能搞定coding(全栈),无疑会极大地缩短MVP等各阶段的时间、提高迭代速率。
对这点,暂不多说。
4、上面这3个点,如果要学,怎么个学习顺序和节奏呢?
客观来说,要想真的学到一定深度,这每个技能点,可能都需要2~4个月。
由于需要很多时间精力,不可能并行,那如何排序或取舍呢?
从工作实战、求职面试角度看,可以这么对比分析:
1)对于Prompt能力,虽然我说非常重要、目前仍然被低估了,但是,正因为还没形成共识,所以如果你学了,短期存在“不被老板或面试官认同”的风险。
2)对于“AI评测驱动”能力,不论是实战工作,还是求职面试,都是最能中短期见效、给自己强力加分的!因为能直接的“明显提升”现有产研效果、形成对其他求职者(甚至面试官)的认知差。
3)对于Vibe Coding能力,除非是职位JD里明确写了“需要这个能力”,否则,大部分企业会认为,提效是你自己的事,公司并没有做要求,所以为什么要付出溢价、给你offer?
综上,从学习顺序(不是重要性)来说,推荐是“AI评测驱动”最优先。然后,看你的个人需求,如果希望“提高上限”,可以其次学Prompt;如果希望“提高效率”,可以其次学Vibe Coding。
5、如果想学“AI评测驱动”,如何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呢?
自己摸索、踩坑,效率是非常低的;更好的模式,是跟着“走过这条路”的人去学。
张和老师,作为占据“AI评测驱动”这个生态位的资深AI产品经理,他出品的「AI产品实战营」,是第一个,我真的愿意个人背书、公开宣传之的AI产品课程。
这个课程,已经打磨迭代了3期(大半年的时间、300+学员),即将开始第四期的课程,目前计划是下周末(11月23日前后),正式开营
适合人群包括:想转型求职AI(或已从事AI)的产品经理、研发、测试、CEO/业务1号位等。
现在加入课程的hanniman读者,有专属福利:11月16号24点之前,是800元优惠券;之后,优惠金额将逐步降低。
领取优惠券的方式是:(下图二维码),发送“优惠券”三个字。我会单独发你。
【特别福利】本周末,张和老师会增加2场「试听课」直播,欢迎大家观看交流
一、时间 & 主题
11月15号(周六,明天),晚上20点
主题:不在硅谷胜在硅谷-下半场(付费内容首次公开)
11月16号(周日,后天),晚上20点
主题:「评测驱动」如何带飞无AI背景产研团队-下半场(付费内容首次公开)
二、参与方式
1、付199元定金,支付入口在:https://n57ea.xetlk.com/s/5nZsA(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全文”);课后,凭两天的“听课截图”,即可全额退款199元。
到时听课方式:默认腾讯会议(也有可能,因为人数原因换小鹅通)
在直播前后及过程中,会有张和老师分享答疑、相关资料、PPT截图等福利机会,发放到「张和老师 X AI产品经理大本营」专属交流群。
申请进群方式:(下图二维码),发送“张和”二字,乐乐会加你进专属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