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变身环保新材料 AI牵手专利出“深闺”
——湖北省院士专家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见闻
嘉宾正在参观专家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展。 (省人社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涂家骏 李娅晶
通讯员 楚仁轩
11月11日,由省委人才办指导、省人社厅主办、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院士专家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武汉举行。
此次活动以“创新引领‘十五五’,智慧聚力建支点”为主题,吸引院士专家及博士后代表,科创服务机构、企业代表,市州人社部门代表共400余人参加。活动中,130个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家项目现场发布;14个专家成果转化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5700余万元;68个专家及博士后科技创新创业成果集中展出。
将固废处理成无塑环保材料
“我们可以将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固废,以及竹粉、秸秆等农业固废,处理加工成不含塑料成分的环保新材料,实现固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智慧之光”活动的实物展上,一心回乡(武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慧菁的一番介绍,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
一心回乡公司的创始人李旭清是台湾同胞,祖籍是湖北武汉。她一直牵挂家乡的发展,于2018年带领团队回武汉创业。潘慧菁说,该团队的首席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等新材料的研究,通过他们的技术,可以将无害化的工业固废材料、农业固废材料与其核心材料结合,改造成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用来制作膜类、板材、发泡材以及弹性体。
“相比于市面上的同类全降解环保产品,我们的成本可以降低30%至50%。我们的材料可用于制作物流运输的生物全降解发泡材料,其成本比含有石油基成分的泡沫箱还要低。”潘慧菁说,他们还能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的降解方案。例如,利用这项技术生产的全降解宠物玩具,在口水环境下不会发生降解,而在海水环境下则会完全降解。
AI助力专利通俗化表达
有很多专利“躺”在专利库里“吃灰”,其没有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专利不为人们所熟知。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宋恩民带领团队,基于AI技术,研发出一款服务于发明创新的工具软件,着力破解这一痛点。
“发明者只需将专利技术相关文件导入这款工具软件,软件就能自动生成视频,实现专利技术的可视化、通俗化表达,便于专业的技术被大众所知晓。”宋恩民说,这款工具软件,将来能与3D打印设备相连,在导入专利技术相关文件后,便捷打印出模型或零部件样品,让抽象的技术参数变成可展示的实物。同时,这款工具软件还能代写专利文书,并从法律、成本、市场等层面,针对一项新技术给出专业分析。
目前,这款软件已经在湖北省发明协会和吴家山中学试用,帮助协会会员和高中生们开展科技创新。
煨汤口感更好的莲藕将端上餐桌
武汉人煨藕汤,将有更好的选择。在“智慧之光”活动现场,一种名为“天成藕”的莲藕新品种,让不少参观者垂涎欲滴。
“这个品种,4月前后种、9月前后可采收,属于晚熟莲藕。”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柯卫东说,传统的长节莲藕品种,有的好吃但产量低、入泥深、不好挖。他带领团队成员选育的“天成藕”,把众多莲藕的优点聚合在一起,外观洁白有光泽,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常规品种高,煨汤口感粉糯香甜细腻,亩产可达5000斤,而且入泥更浅,易于采挖。
柯卫东介绍,在本月初,“天成藕”刚完成品种鉴定,希望能在省内率先实现转化,早日端上湖北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