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编辑|燕子
十年前,金蝶在国内率先提出“云转型”战略。那是2014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金蝶毅然决定从传统软件公司转向云服务提供商。
这一转型让金蝶成为国内最早实现商业模式升级的管理软件企业之一,也为后来的中国企业数字化浪潮奠定了底座。
2025年,金蝶再次主动变革。
在近日举办的“AI+管理 成就不凡”的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正式宣布“金蝶云”品牌升级为“金蝶AI”。
这一举措标志着金蝶在企业管理领域迈入新的阶段,AI正成为推动企业战略、组织和业务模式全面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在会上指出,AI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企业管理正在经历继信息化、云化之后的第三次结构性重构。
金蝶希望以AI为核心驱动力,助力企业在新一轮产业智能化浪潮中重塑竞争力,并以此推动中国管理模式的全球崛起。
在徐少春看来,AI的价值已超越工具层面的效率提升,它正在改变企业管理的底层逻辑。“AI改变了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让企业在决策、组织与协作上呈现出全新的形态。”
他在大会上提出了企业AI转型的“七个方向”:运营、产品、商业模式、生态、组织、人才与领导力。
这一框架阐明了AI转型的核心内涵——技术升级只是起点,更关键的是企业在管理体系与运行逻辑上的系统性重构。
在运营层面,AI正逐步接管重复性和事务性工作,让管理者能够将精力更多投入到战略与创新思考。智能体的引入,使得企业以数据为驱动力,构建起动态监控与智能决策的能力。
在产品层面,AI让企业的产品形态不断演进。产品正具备感知和判断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并持续优化。
随之变化的商业模式,也促使企业从一次性交易逐步走向长期服务与结果导向。
更深层的变革体现在组织形态与领导方式上。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正让位于更加灵活的神经网络型组织。管理者的角色也在变化,正在从单一指挥者转向与智能体协同的系统协调者,承担起精神激励与创新引导的职能。
通威股份是一家横跨农业与光伏两大产业、拥有200家子公司和11个业态的世界500强企业。
该公司与金蝶合作,构建了HR自助智能体,通过智能资讯、无感提单、一键导航等方式,将各HR业务模块能力服务化,为员工直接提供HR业务服务,解决了人力事务性工作冗杂、传统系统信息重复填写、系统频繁跳转、规则复杂难懂,以及缺乏导航指引等常见的交互问题,实现了用户体验与工作效率双重提升,用户平均系统操作时间缩减了70%。
此外,海信集团与金蝶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共创AI 应用,打造了智能活水平台、智能任职资格评定、智能干部考察等应用,涉及将近 20 个子业务场景,内部招聘比例提升了120%,干部考察过程效率提升了70%。
从行业视角看,金蝶AI正在推动企业管理系统从控制型向洞察型演进。管理的焦点正从管控走向理解与引导,企业竞争的核心也正在由规模与流程效率转向智能洞察与组织学习能力。
金蝶AI转型的基础,是其长期积累的技术体系与架构创新。此次大会上,金蝶系统性地展示了AI产品的“四层架构”:
第一层——苍穹平台。这是金蝶AI的底层平台,承载智能体运行与多模型协同能力。
金蝶AI苍穹平台支持企业自建智能体、编排任务流,并可接入金蝶苍穹大模型、通义千问、DeepSeek等不同的主流大模型,为企业提供灵活、安全、合规的AI基础环境。
第二层——数据云。数据云是金蝶AI的核心,承担语义化数据治理与知识融合任务。
它能够打通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力、制造、供应链等多维数据,构建可追溯、可解释的知识底座,让AI具备业务理解和推理能力。
金蝶中国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刘仲文在采访中指出:“AI要真正落地,数据必须被语义化。数据云的使命,就是让企业的数据能被AI‘读懂’。”
第三层——AI增强SaaS。在应用层,金蝶推出了“AI星瀚”、“AI星空”等系列套件,让AI深入企业各核心业务场景。
无论是财务分析、采购风控还是人力招聘,AI助手都能提供洞察、预测与决策建议。例如,金蝶AI星瀚中的监管助手能自动识别风险节点,实现全链路的智能审批与风控。
第四层——AI原生智能体与小K。“小K”是此次发布的核心亮点,被定义为中国首个企业级AI原生超级入口。
通过小K,企业可统一调用多个智能体,实现跨场景的自动协作。刘仲文将其形容为“企业内部的智能协作网络”,强调小K的作用不在于工具堆叠,而在于协同智能的形成。
金蝶AI的设计理念遵循五大原则,即“交付结果、自适应体验、安全可信、智能共生、成就人和组织”。AI的角色正在从辅助性工具,转向企业管理体系中的积极参与者。
金蝶AI的创新意义在于,它没有将AI孤立为一个技术模块,巧妙地通过架构化设计,为企业提供可落地、可复制、可扩展的路径。这种体系化思维,使AI能够以较低门槛融入企业的核心流程,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AI转型是一场生态级的协同创新,金蝶和云天励飞联合发起的“心软共生”计划,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践。
该计划目标是在三年内推动1000家企业完成AI智能化升级。
双方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方案,覆盖从算力、模型到业务应用的全链路体系,为企业提供落地可行的智能化路径。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在会上表示,AI正从“造模型”的竞争,进入到“深应用”的阶段,企业需要能够同时理解业务与AI技术的伙伴,而金蝶正具备这种特质。
金蝶也在积极探索AI的社会价值。与强脑科技合作的“科技赋能+公益助残计划”。
该计划利用AI招聘智能体与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业与生活自理,目标是在十年内帮助上百万残障人士重回社会。成就人和组织,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国际视角来看,企业级AI生态化正成为全球趋势。Salesforce以Agentforce构建AI客户关系网络,SAP推出Joule强化智能业务洞察。
而金蝶的差异化优势在于更贴近中国企业的管理现实。从财务规范到供应链协同,金蝶的AI产品深度融入具体业务流程,不停留在抽象层面的应用讨论。
这种以场景为核心的生态策略,使金蝶AI方案兼具普适性与落地性。业内分析认为,金蝶正在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AI企业生态样板,既重视技术先进性,也关注应用实效。
在过去十年中,金蝶经历了从ERP到云原生,再到AI原生企业管理的持续演进。每一步都伴随着深度的自我革新与长期投入。
此次品牌升级为“金蝶AI”,让我们看到企业在面对新技术周期时的战略定力。
徐少春在大会上表示,AI转型是一场长期的思想变革,金蝶要在管理思想、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上同步推进,才能走得更远。
这种定力沉淀在技术的持续进化上,也绽放在市场上。
金蝶AI苍穹平台实现了多模型协同与私有化部署,兼顾大型企业的安全与个性化需求。
数据云则成为支撑智能决策的“第二大脑”,帮助企业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资产。
2025年上半年,金蝶AI相关合同签约金额突破1.5亿元,成为国内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商业化进展最快的AI产品之一。
海信、通威股份等行业领军企业已与金蝶签署AI共创协议,共同孵化新型智能体与业务场景。
通威股份和海信集团的实践表明AI管理的商业价值正在被验证。业内专家认为,金蝶AI的优势在于“以管理为核心、以业务为场景、以技术为底座”,这种组合让AI在企业内部形成可持续的应用动力。
从行业的角度看,金蝶的AI转型呈现出战略前瞻、技术体系完整、商业落地稳健等特征,既有清晰的长期方向,也具备渐进式的执行节奏,成为中国管理软件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参照。
金蝶AI的发布,是企业的一次系统升级,也是行业方向的明确信号。这是中国企业在AI时代的主动姿态,以管理智慧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推动智能化进入更深层次。
AI时代的竞争,正从技术能力的比拼,延伸到管理体系与组织能力的较量。谁能率先让AI融入管理逻辑,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金蝶AI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企业既可以拥有坚实的技术底座,也能够积累持续的管理能力。这种“AI+管理”的中国范式,正在成为未来十年企业变革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