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AI深度部署
创始人
2025-11-10 10:16:53

文 | 沈素明

企业对AI部署的思考,最常见的困境不是“要不要用AI”,而是“AI应该往哪里用、用到什么程度” 。

很多企业的做法是:给营销部买个大模型账号,给研发部上个代码助手,给生产部搭个数据看板 。这是一种典型的按职能分配AI工具的思维。这种思维的问题在于:缺乏系统性。AI部署变成了各部门的“自选动作” ,没有战略协同,更看不到整体效益 。更危险的是:企业往往在表面应用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却始终无法让AI渗透到核心业务,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

正确的路径,必须从“工具思维”升级到“能力思维” 。

我们必须基于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沿着价值链系统性地识别AI部署机会;并在每个关键价值环节,判断AI应该渗透到什么深度。这是将AI视为新的生产要素、重塑业务流程的战略路径 。

迈克尔·波特在1985 年提出价值链理论时,其核心洞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价值创造活动的系统性组织 。价值链包括两类活动:直接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如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和支撑主要活动的支持活动(如人力资源、技术开发、采购管理)。 企业的竞争优势,正来自于在关键活动上建立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但从AI部署的视角看,价值链上存在三类典型的“断点”,它们是AI介入的战略机会:

·信息不对称:价值链各环节间信息传递失真、滞后。例如,研发不知道市场真实需求,生产不知道销售真实库存,决策依赖不完整的信息。

·流程割裂:跨部门、跨系统的协作依赖人工传递和协调 。这导致异常处理响应慢、决策链路长,大量时间耗费在等待和确认上。

·能力固化:关键能力过度依赖少数专家,无法规模化复制 。这使得新人培养周期长,知识流失风险高,企业的核心能力难以沉淀为可复用的资产。

这三类痛点,清晰地界定了AI部署的切入点和价值区间 。然而,解决了“在哪里用”的问题后,更关键的是回答“用多深”的问题。

传统的AI部署按职能划分,给每个部门配置AI工具。

这种思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同一个价值环节,AI 可以有不同的渗透深度,而深度不同,其战略价值、核心技术路径和组织变革需求也完全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递进的深度层次:

在正式定义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生产制造的场景。同样是“生产制造”这个价值环节:在最表层的L1深度,AI帮助工程师快速查找设备手册,这是信息辅助,提升的是个人效率。在L2深度,AI自动处理生产异常、创建工单、通知调度,这是流程自动化,提升的是组织效率。但在L3深度,AI通过微调模型精确识别企业特有缺陷,并与工艺参数关联优化,这是核心能力重塑,改变的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正视“深度”这个战略维度:

·L1:信息辅助层(效率工具)

o战略目标是提升个人效率,核心价值是快速获取信息、内容生成、格式转换 。

o核心技术路径是 PE(提示工程)和 RAG(检索增强生成)。PE 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来引导大模型,RAG 则是让 AI 在回答前先检索企业私有知识库,确保信息准确性。

oL1 解决的是价值链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投资周期短,风险低,是快速验证 AI 价值的切入点。

·L2:流程自动化层(流程引擎)

o战略目标是提升组织效率,核心价值是跨系统、跨部门的流程自动化与决策执行 。

o核心技术路径是 Agent(智能代理)。Agent 不仅能理解指令,更具备调用工具(API)、访问系统、执行动作的能力,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流程闭环。

oL2解决的是价值链上的“流程割裂”问题。它开始重构流程,将业务运转模式从“人驱动”转向“AI驱动”。

·L3:核心能力层(竞争武器)

o战略目标是重塑业务模式,核心价值是将企业专有知识固化、提升核心产品/服务的竞争力 。

o核心技术路径是微调(Fine-Tuning)和RAG 。微调是用企业私有、高质量的数据训练模型,将专有知识和能力铸造到模型的参数中,形成企业独有的能力。

oL3 解决的是价值链上的“能力固化”问题。它投资周期长、难度高,但能够建立长期、难以模仿的战略护城河

这里的战略逻辑是:这三个层次并非平行的工具配置,而是递进的战略路径。L1 解决的是信息问题,让每个人都拥有知识;L2 解决的是协同问题,让知识在流程中顺畅流转并自动执行;L3 解决的才是能力问题,将企业的独特知识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源泉。

要让您真切体会“深度部署”的价值,我必须将这套抽象的方法论,置入到具体的工作场景中。以生产制造为例,其AI部署的真正价值,绝不在于简单的故障诊断,而在于“良品率的提升”和“柔性制、造的实现” 。

传统的痛点是,工程师查找设备手册、SOP(标准操作程序)耗时长,且容易因版本不一致导致误操作,引发二次故障。新员工的上手速度完全依赖老员工的“传帮带” 。

L1 的解决方案是:部署智能知识库。将所有设备PDF、CAD图纸、历史维修日志、供应商文档等,通过多模态 RAG 技术进行整合 。工程师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提问(而不是关键词搜索),AI检索后输出结构化维修指南,并强制引用原始文档页码,确保可追溯性和合规性 。

可见价值如:维修准备时间缩短 70%,减少因知识错误导致的二次故障 。这只是效率的边际改善,但成功地解决了价值链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更深层次的痛点在于,生产线异常时,需要人工判断、记录、创建工单、通知调度,整个响应滞后。异常响应时间平均长达 30 分钟,导致非计划停机损失。

L2的解决方案是:部署生产异常处理Agent。这个Agent实时监控 MES/SCADA 数据流(通过 API),7x24小时运行。发现异常后,Agent自动执行诊断、分级、工单创建(集成 ERP/MES API)、通知值班人员(集成通讯 API)的闭环流程 。Agent的系统提示词中必须包含应急预案和决策边界,确保在高风险时刻遵循预设的风险控制流程 。

可见价值如: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15%,异常响应时间从30分钟降至5分钟 。这开始重构价值链上的“流程协同”,实现了从“人驱动”向“AI驱动”的运营模式转变。

最核心的痛点是,传统质检模型泛化性差,无法适应新产品和新缺陷;而工艺优化完全依赖少数专家经验的试错,周期长、成本高 。

L3 的解决方案是:部署缺陷识别与工艺优化模型。通过微调多模态模型,用企业私有的、高精度缺陷数据训练它,使其具备对企业特有、细微缺陷的精确识别能力,将缺陷分类精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这便是将“质检能力”从专家头脑中固化到模型参数中。同时,Agent 将实时缺陷数据与 RAG 提供的当前批次工艺参数关联分析,辅助专家进行工艺参数的闭环调整 。

可见价值如:良品率提升3%-5%,实现数据驱动的柔性制造 。这在根本上重塑了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能力

同样的逻辑,可以快速拓展到其他职能:

·供应链:L1 是供应商知识库 RAG;L2 是供应链风险 Agent,持续监控全球新闻和物流数据(RAG),自动执行多级预警和替代方案 。L3 则是需求预测模型的微调。

·营销:L3 是微调模型固化品牌调性,Agent自动根据不同渠道生成适配内容 。

AI深度部署的挑战,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技术栈选择。必须正视一个核心论断:AI部署的失败,80%源于组织和文化,而非技术

企业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企业需要的究竟是效率提升、流程优化,还是核心能力重塑。战略目标决定了部署深度,也决定了组织变革的力度:

·L1效率提升:AI是效率工具,组织只需要培训员工使用 PE 和RAG 工具 。

·L2流程优化:AI是流程引擎,组织需要建立 Agent 治理框架,定义流程边界和权限,协调跨部门利益 。

·L3能力重塑:AI是竞争武器,组织需要建立 MLOps 团队、数据治理体系,并获得高层的长期战略支持 。

深度部署最核心的变革,在于角色转型。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 IT 人员或业务人员:

·业务专家(SMEs):必须升级为“AI 提示工程师”“Agent 流程设计师”,负责定义Agent的行为逻辑和RAG的知识边界 。他们从执行者变为AI的“训练师”“规划师”。

·IT/AI 团队:必须升级为“AI 平台服务提供商”,负责构建稳定、安全的Agent平台、RAG管道和微调环境 。

随着AI渗透到L2和L3,风险也随之几何级数增加。一个失控的Agent或一个带有偏见的微调模型,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治理体系必须前置:

·Agent治理:必须建立严格的权限控制(最小权限原则)和可追溯性机制。所有Agent的操作、决策路径、输入/输出必须被记录和审计,确保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责任 。在涉及高风险、高价值的决策点,必须设置人工干预点

·模型治理:对于 L3 的微调模型,必须建立MLOps管道,定期进行安全对齐测试和性能回归测试,以应对行为漂移。同时,RAG 必须强制模型引用知识库来源,并增加“拒绝回答”机制,以应对模型幻觉

基于价值链的AI深度部署,本质上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方法论,它帮助企业回答了“AI 投入如何转化为可持续竞争优势”这一根本问题。

它的科学性在于:

1.价值链提供了分析的框架,让AI部署不再是技术驱动的“想到哪做到哪”,而是基于业务逻辑的系统规划。

2.深度(L1/L2/L3)提供了战略的维度,让企业清楚地认识到:深度不同,战略价值和组织要求完全不同。

3.递进提供了实施的路径,从L1快速验证,到L2规模化应用,再到L3构建护城河,这是可操作的、分阶段的部署逻辑。

AI部署的成功,不在于用了多少技术名词,而在于部署的深度。我们不应只停留在 L1 的信息辅助,而必须将 AI 深入到 L2 的流程自动化和L3 的核心能力重塑。这才是 AI 真正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路径。

只有将Agent的流程自动化、RAG的知识增强、微调的能力固化,与组织架构的调整、数据治理的完善和风险控制的建立相结合,才能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AI驱动的本质领先的前沿企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屏风最在出现在什么时候 其...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屏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现在的城市当中,楼盘也是也一...
古代房价到底是什么样的 那是的... 古代房价有多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管是...
原创 晴... 王熙凤是有心救晴雯的。不是对晴雯有什么特殊好感,而是晴雯是宝玉心上“第一等的人”。所以在王夫人问到时...
古代房价都跟贵吗 最贵的一个朝... 还不知道:古代房价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买房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逃...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房价到底是怎...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房价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房子一直是中国人心头的一个大事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