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遭犯罪分子滥用,专家强调小模型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创始人
2025-11-09 16:45:41

人工智能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引擎,也伴生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11月9日上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以“建构人工智能良法善治共识”为主题的网络法治论坛。会上,英国伦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Michael Veale(迈克尔·威尔)分享了他对防止人工智能被犯罪滥用的观察。

威尔指出,当下舆论与政策资源大多聚焦于开源大模型,却对小模型关注不足。他强调,无论参数规模大小,既可为公众创造价值,也可能被恶意挪作他用。尤其当小模型能够“在手机上运行”“在个人电脑上自主运行”时,消费者容易获取,罪犯亦易利用,风险随之扩散。

威尔坦言,开源生态具有明显双刃效应。一方面,它促进了技术共享与创新加速;另一方面,也大幅降低了滥用门槛。许多小模型可直接在终端运行,用户甚至可通过个人电脑或机器学习软件进行本地部署。但这也意味着监管难以前置,一旦罪犯“把模型卖了,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使用”,相关犯罪链条便可能迅速跨境扩散。

紧接着,威尔列举了几类最突出的犯罪场景。网络诈骗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杀猪盘”式情感骗局。“有一些人想在网上谈恋爱,但是对方是一个爱情骗子,模仿别人的声音,伪造自己的身份。”他补充说,在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部分地区,诈骗分子利用AI进行对话,使骗局更具迷惑性。同时,深度伪造与声音模仿技术也被用于身份冒充。

另一类问题让威尔尤为担忧——“现在有很多涉及儿童不雅视频或者照片,都是大模型生成的”,而现有过滤机制“很难进行检测”。他解释,由于模型开源、训练数据不透明,以及企业“不能很好地把安全融入进去”,相关模型仍可能被下载、修改并再次传播,“即使我们非常小心培训这些模型……还是会有问题会发生”,模型滥用风险难以通过单一技术措施彻底消除。

威尔强调,治理难题已从技术层延伸至法律与监管层面。不论是软件分发还是手机控制,都可能涉及法律问题。他以苹果生态为例,指出硬件厂商可以直接锁定手机,从而限制用户安装特定软件,但这种能力也可能入侵个人设备,引发平台控制权及法律边界争议。

如何平衡“开放”与“安全”成为关键。威尔表示,“欧洲有新的法律,中国也有关于反垄断的法律,这些法律都要求我们要更加开放一些”,在开放与封禁的拉锯之间,追踪恶意模型跨境使用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此外,AI滥用风险不仅存在于线上空间,也涉及网络环境以及供应链等多环节。

因此,他呼吁,必须通过法律进一步调整,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建设、跨领域协作以及更严格的多边安全措施,以限制AI技术滥用,并促使各方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采写:南都记者黄莉玲 樊文扬 发自乌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海上大风预警III级”!台风... 福建省气象台9日16时 继续发布“海上大风预警Ⅲ级” (点击下图查看台风实时路径) 台风动...
职场新人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场新人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确定志向   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
职业规划:新人如何赢在职场的“...   对于每一个新进入职场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如何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节奏,有效地融入职场生活,正确地处理...
浅谈程序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程序...   不知不觉参加工作成为程序员已经4年多,记得上高中的时候,从网络上知道了很多IT精英创业成功的例子...
怎样规划你的软件测试职业生涯 ...   现在关于软件测试领域的群体就有4种情况:  ‘低管理,低技术’  &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