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10月30日消息,近日,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主办,十方融海协办的“新时代文化养老主题交流会”在苏州召开。会上,十方融海梨花教育CMO王德祥提到:“在AI技术的赋能下,文化养老正从一个小而美的赛道,成长为供给丰富、主体活跃、链条完整的蓬勃产业”。
在他看来,如今银发教育产业服务的是一群完全不同的新银发群体,他们不想只是“养老”,更想要“享老”,“银发经济的下一片蓝海,就是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1亿,人均GDP跃升至9.5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1万元。中国人均消费支出达2.82万元,相较上年实际增长5.1%,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7.4%。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养老服务难以匹配新一代银发群体的需求——比如适老化技术和优质文化养老内容相脱节、文化养老产业复合型人才欠缺、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程度不足等。
(梨花教育CMO王德祥在“新时代文化养老主题交流会”发表主题演讲)
而这些痛点,恰好可以通过 AI 技术精准破解,王德祥表示,AI在文化养老领域扮演着多重核心角色。
首先,AI是文化养老的“放大器”。“它从根本上放大了文化养老的规模、内涵与想象力。”王德祥解释称。AI放大了产业供给、产业边界以及市场渗透,能够消除技术普惠的部分门槛,通过智能教育平台、个性化服务系统等,缩小不同群体在获取、处理数字资源的能力差异,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被激活了。
其次,AI是服务范式的“孵化器”。“我们正通过AI,孵化新的服务标准、新的运营模式和新的职业方向。”他提到,凭借“多维声学参数与情感场景动态分析的声音标准化评测系统”和“AI驱动的个性化语音训练与发音矫正系统”等核心的AI专利技术,基于75种AI测评算法、2037万份声音样本以及2.8万份专家标注数据,梨花教育的AI声音陪练师可对发音错误、语调偏差、语速节奏等问题进行即时识别与个性化反馈,将模糊的服务体验变得可量化、可优化,帮助用户实现“边练边改、持续进步”,用户的满意度达到98%。
梨花教育孵化出“AI教育智能体+班主任+讲师”的三师运营新模式。AI教育智能体能够实现,实时响应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用户需求;班主任则通过严格训练、全程跟踪,实现系统培训和贴心服务;另外,通过严格筛选、动态考核,让具有专业背景的明星师资,通过系统执教,授之以渔。
另外,梨花教育还孵化出既懂老人、懂文化,又会用AI工具的“AI人格训练师”等新职业,让AI更贴合老人的需求。
同时,AI还是未来文化养老生态的“连接器”。王德祥指出,未来文化养老的核心应用,绝非孤立的 APP,而是一个整合性的服务生态入口,“它能贯通线上社群、线下活动与文旅康养资源,为银龄群体构建完整的文化生活体验”。
在梨花教育看来,AI的价值,不是“把服务做得更高效”,而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平等享受时代的美好,实现精神丰盈和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