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60%全球专利领跑!AI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
创始人
2025-10-21 12:16:32
0

生产线上每1.7秒产出一组电芯,缺陷率大幅下降;机器人“电子鼻、机械眼”实时监测耕地土壤和农作物状况;影像大模型一次扫描,可完成多器官病灶筛查与诊断……这些先进的智慧场景,由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网”编织成现实。

“十四五”以来,我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2024年1月31日,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从制度供给到生态共建,人工智能加速融入经济社会。

制度保障,为创新护航——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新政策相继出台,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按下发展“加速键”。持续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攻克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以人工智能领域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创新活力迸发,开辟产业新赛道——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广阔的应用场景里,不断打开市场新空间。

数据要素流通,潜能持续释放——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在数字经济领域积蓄势能,展现强劲动能。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5年9月19日,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人工智能专馆里,一台人形机器人表演“拳击”,与观众互动。新华社记者 周汀鹭 摄

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生根”,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在农业领域,国产“万象耕耘”农业大模型,整合超4000万条农业专业知识,结合土壤墒情监测与气象预警,助力春种秋收;

在民生场景,上海熙香AI食堂超3000种菜谱,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口味与烹饪量的动态调整,服务千家万户;

在工业一线,安徽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工业大模型3.0,助力中小企业“研产供销服管”数字化转型。“十四五”以来,我国已建成超3.5万家基础级、70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展望“十五五”,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迭代加速演进,依托专利和产业优势,我国人工智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跑出更稳、更快的“加速度”。

策划:陈芳

记者:高亢、吴慧珺

统筹:谢良、韩洁、郭宝江、吴彬尔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就业方向 大...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及其下属的职能部门;街道、城镇等机构及有关部门从事社区信息...
心理咨询专业就业方向 警校心理...   心理咨询专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技巧到学校、企业、社区等组织为各人群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省...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协理员,办公室主任、行政主管、协调层或决策层高级助...
畜牧兽医专业就业方向 畜牧兽医...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到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工程...
园艺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农大园艺...   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艺公司、园艺场等生产、贮藏、加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