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突破5亿,年轻群体占主力,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技术普及率高达36.5%,国产大模型成为首选。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已达5.15亿人,占网民总量的36.5%,半年内用户规模增加2.66亿人,增长率超过100%。这一数据不仅令人瞠目,也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AI在中国社会的渗透速度。
报告显示,40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74.6%,大专及本科以上高学历用户占37.5%,他们成为AI技术最活跃的使用者。用户选择国产大模型的比例超过90%,显示了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自主技术的广泛认可和快速成熟。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从科幻走向现实,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无论是智能搜索、内容创作,还是办公助手、智能硬件,AI都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更令人惊讶的是,AI的触角正在深入农业、工业、科研等传统领域——从精准农业到工业制造,从科学研究到创意设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已经超出了普通用户的想象。这意味着AI不仅是年轻人的“玩具”,更正在成为经济社会的基础性生产力工具。
伴随技术快速发展,市场供给也在迅速扩张。截至2025年8月,中国已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款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产品的多样化和功能成熟,使得用户体验明显提升,也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新鲜感”走向“刚需感”。
国产大模型之所以能获得超过九成用户青睐,不只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政策、生态、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正在形成以自主可控技术为核心的AI生态,年轻群体成为技术创新的先锋和传播者,这对社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从数据来看,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用户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知识化特征,这也意味着未来AI的应用和创新潜力巨大。5亿多用户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意味着一场社会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深刻重塑。它让人看到,AI已经不再是孤立的技术实验,而是深度融入生活的社会力量。
从创作到科研,从企业运营到个人生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社会运转的新动力。未来,当AI进一步升级,更多场景被打开,整个中国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意化进程,必将迎来质的跃升。
上一篇:三项AI+VR产业成果在南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