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晚年过得凄惨,杨洁导演探望落泪:我救不了
创始人
2025-10-15 17:04:24
0

它驮着唐僧走了十万八千里,最后却被拴在臭水沟旁,五块钱让人拍照。

没人想到,一匹军马出身的白龙马,拍完《西游记》后竟落得如此下场。

杨洁导演两次去看它,哭着离开,却没能把它带走——不是不想,是真救不了。

现在提起《西游记》,谁不竖大拇指?那可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六小龄童的猴、马德华的猪、迟重瑞的唐僧,个个成了艺术家。

可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个从头到尾没一句台词的白龙马?

它不说话,但它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真的。

六年时间,25集戏,它跟着剧组翻雪山、趟冰河、穿沙漠,走过大半个中国。

它的脚掌裂了又结痂,背上磨出老茧,鬃毛都秃了一圈。可只要镜头一开,它就昂起头,走得比谁都稳。

这匹马,原是内蒙古某骑兵团团长桑杰扎布的坐骑。

部队里,它是“战友”,不是工具。

1986年杨洁导演去草原选角,一眼相中了它——浑身雪白,一根杂毛没有,站姿挺拔,像从画里走出来的。

可借马?难。团长死活不同意:“这是我的命根子,枪林弹雨一起过来的,不能给!”

杨洁软磨硬泡三天,最后找到军区领导,含着泪说:“这部剧是给全国人看的,要是能让全国人民看到咱们军队的好马,那也是光荣。”

一句话打动了领导。但部队有纪律:军马不能出租、不能买卖。

最终,只能给它办“退役”,撤销军籍,以800元的名义价格“卖给”剧组。

那天,团长抱着马脖子,眼圈红了:“去了外面,好好干,别给部队丢脸。”

马低低地嘶了一声,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心——那一刻,像极了一个老兵告别战友。

从此,它不再是军马,成了“非编制人员”,命运彻底改变。

进了剧组,大家叫它“小白”。六小龄童省下馒头喂它,马德华夜里蹲马棚边给它赶蚊子,杨洁冬天摸着它的耳朵说“再坚持一下”。

拍通天河那场戏,河水结冰,它驮着唐僧来回走了八趟,上岸时全身结霜,腿抖得站不住,却还回头看看导演,仿佛在问:“还要再来一遍吗?”

它不懂什么叫表演,但它知道什么是责任。

六年下来,它跑了十几个省,行程上万公里。拍完那天,杨洁抱着它哭:“等我安定下来,一定接你回家养老。”

她以为能兑现承诺。但她没想到,现实比剧本残酷得多。

《西游记》火了,万人空巷。师徒四人商演不断,签名排长队,走到哪都是焦点。

而小白呢?被悄悄送到了无锡影视基地,说是“妥善安置”。

起初,负责人信誓旦旦:“这是功臣,肯定好好养!”

杨洁临走前,特意买了两袋高级饲料,千叮万嘱:背上旧伤别让游客骑,别让它受罪。

可两年后她再去,整个人差点瘫在地上。

马棚破败不堪,地上堆着发霉的草料和粪便。

小白瘦得皮包骨,肋骨一根根凸出来,像算盘珠子。

它被拴在墙角,动弹不得。有游客来,饲养员就拽着缰绳吆喝:“《西游记》里的白龙马!拍照五块!”

它看见杨洁,突然抬起头,嘶鸣一声,拼命用头蹭她的手。

那一刻,它不是一个道具,它是一个认出了救命恩人的老朋友。

杨洁眼泪哗地下来了。她问饲养员为什么这样对待它?对方冷笑:“基地经费紧张,能活着就不错了。你要觉得不行,你自己接走啊?”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进她心里。

她想接,可怎么接?那时她刚从央视退休,月薪不到三百,住的是单位分的筒子楼,连个院子都没有。她自己都过得紧巴巴,哪有钱养一匹病马?

她试着联系当年的骑兵团,可部队早已整编,桑杰扎布调往何处无人知晓。

就算找到了,一匹退役多年的马,部队也不可能破例收留。

有人建议送回内蒙牧民家放养,可几千公里的路,一匹牙都掉光、连草都嚼不动的老马,经得起颠簸吗?

她去找基地领导,对方两手一摊:“这马是你们移交的,不算我们资产,没专项经费,谁来养?”

她掏光身上所有的钱,塞给饲养员:“买点好料,让它吃顿饱的。”

回去的路上,她在火车上哭了整整一夜。

1996年冬天,她再次去看小白。这次她带了件军大衣,想给它垫着睡觉。可到了马棚,她几乎认不出它了。

它更瘦了,站都站不稳,靠墙才能撑住身体。马槽被壮马拉占,它挤不进去,只能低头啃地上的残渣。

杨洁喊它名字,它缓缓抬头,眼神浑浊,像在问:“你怎么才来?”

她铺开大衣想让它躺会儿,可它刚弯腰就踉跄摔倒。她抱住它的脖子,哽咽着说:“对不起……我对不起你……”

饲养员在一旁淡淡地说:“它老了,牙掉了,连草都嚼不动了。”

她知道,它快不行了。

她四处求助——找剧组旧人,找电视台,甚至写信申请特殊救助。

可没人回应。那个曾经为她拼尽全力的团队,如今各奔东西,没人再关心一匹老马的生死。

1997年春天,基地打来电话:小白走了。

她没去送它。她在家里写下了一首诗:

“一定前世是白龙,西驮圣僧立苦功。从此一去千万里,负重无言最通灵。难敌岁月一场空。”

后来听说,它被埋在基地后面的荒坡上,连块碑都没有。

有网友留言说:“看到好心酸,白龙马吃了那么多苦,最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还有人写道:“《西游记》百看不厌,是一部好的电视剧,在那个很困难的时代,能拍出这么漂亮优美的人物、场景,导演杨洁功不可没,只是可怜委屈了那匹白龙马,老无所依,可怜。”

更有人愤慨:“小白立下了多少功劳?没有白龙马,能有什么师徒四人的今天吗?这就是卸磨杀驴。可怜的小白。”

其实,杨洁不是不救。她是救不了。

那时候,央视对版权、资金、资源全盘掌控。剧组拍完,资产移交,人各奔东西。

她一个女性导演,在体制内挣扎多年,连自己的创作权都被剥夺,又怎能强求一个退休老人去对抗整个系统的冷漠?

她说过一句特别拧巴的话:“我对不起小白,但我真的尽力了。那时候的难,现在的人根本没法体会。”

这话听着委屈,可也真实。她不是神,她只是个在夹缝中坚持做一件事的普通人。

她拉不来赞助时睡过火车站,被举报“游山玩水”时急得满嘴起泡,连工资都贴给了胶卷。她救得了《西游记》,却救不了一匹马。

这不是道德审判,而是时代的伤口。

我们总爱歌颂英雄,却常常忘记那些无声的同行者。

他们不争不抢,默默扛起最重的担子,等到任务完成,便悄然退场,连一句谢谢都听不到。

就像单位里那个加班最多的老员工,退休时没人送行;

就像家庭里操劳一辈子的母亲,老了却被说“帮不上忙”;

就像职场中那个总替别人收拾烂摊子的同事,功劳簿上却没有名字。

小白的命运,照见了多少普通人的宿命?

它没抱怨过,也没嘶吼过。它只是安静地走完了属于它的取经路。

现在回头看,那部《西游记》之所以动人,不只是因为神仙妖怪,更是因为背后这群“较真”的人和马。

他们用六年光阴,把不可能变成了经典。而小白,正是这段传奇里最沉默、最坚韧的注脚。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至少,我们可以记住它。

记住那匹白马,记住那个也曾流泪却无力回天的导演,记住一段不该被遗忘的真相:

有些功臣,从未居功;有些付出,注定无名;

而真正的伟大,往往藏在不说出口的负重前行里。

至少,我们还记得它。这就够了。

(本文部分细节源于网络流传及公开资料整理,个别情节可能存在演绎,旨在传递情感共鸣与社会反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天门计划”新机型紫火首次亮... 科幻IP“南天门计划”新机型“紫火”概念战机模型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首次亮相。在构想中,...
非常损人的语句 非常损人的语句...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脸长)你从小缺钙,长大缺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左脸欠抽,右脸欠踹。...
很损人的语句,晕倒一片人 很损... 你个小学上了18年的货,不要在这里乱叫。你敌不过我的,不要总是用你那华丽的语言和我装逼,你还不行。你...
骂人长句 骂人长句 比较短的骂... 你看你i张那可超样,满脸大疙瘩还非要说是非典时期带口罩捂出的痱子,人家一群大雁往南飞看见你那张脸扭头...
网友留言板|卡车逆行闯红灯,为... “卡车逆行闯红灯,太嚣张了!” 10月15日早7点05分,在长春市天新路与樱花东街交会处,两辆大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