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苏慧)当前,身着特色服饰、能说会道的AI数字人正成为景区的新晋“网红”。从山西博物院的虚拟星推官青鸟到伊犁将军府的数字讲解员将军,它们已深度融入景区服务全流程。这些活跃在景区的数字人“网红”,正是数字人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一个生动缩影。
(图片来源:摄图网)
智能客服、虚拟主播、AI数字员工、虚拟导游、虚拟讲师……如今,虚拟数字人正逐步渗透至传媒、文娱、金融、教育、医疗、农业、政务等诸多领域,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与创造力。
AI技术轰响数字人产业发展新引擎
近来,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快速演进,虚拟数字人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特别是AIGC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数字人的内容生成效率大幅提升。基于大模型的数字人不仅能够理解复杂语境,还能进行创造性思考与情感表达。神经渲染技术的成熟让数字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更加自然流畅,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而边缘计算与5G网络的普及,则解决了数字人实时交互的延迟问题,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服务质量。这些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数字人从“看起来像人”向“能够像人一样思考与交互”迈进。
虚拟数字人存在交互能力不足等挑战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长期以来,虚拟数字人行业发展仍面临制作成本高、交互能力差、应用场景不足等诸多挑战。一个高质量的数字人往往需要投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研发成本,包括3D建模、动作捕捉、语音合成、知识图谱构建等多个环节。这种高门槛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难以享受到数字人技术带来的红利,形成“技术高高在上,应用难以落地”的尴尬局面。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当前多数数字人并未真正融入到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现实需求中。许多领域的数字人仅停留在“花瓶”阶段——外观精美但功能单一,只能按照预设脚本进行机械式交互,无法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服务内容;部分数字人虽然具备基础对话能力,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答非所问,甚至出现常识性错误,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场景的脱节,开发者更多关注技术参数的提升而非用户真实需求的满足。
具体来看,交互能力的局限性是数字人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当前多数数字人依赖预设脚本或简单规则引擎,缺乏真正的理解与推理能力,难以应对开放场景下的复杂交互。在金融、医疗等对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这种局限性尤为突出。此外,数字人与现有行业系统的整合难度也不容忽视。许多传统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年代久远,数据格式不统一,数字人接入后往往面临“信息孤岛”问题,无法获取实时准确的关键数据,导致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既懂行业业务又掌握数字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使得数字人在实际运营中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从商业化角度看,数字人应用的投入产出比仍不明确。对于许多行业而言,引入数字人意味着需要重构现有业务流程,培训相关人员,这种转型成本与风险令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非长期投入的数字人技术。这些挑战共同构成了虚拟数字人产业从技术探索走向大规模商用的障碍。
深挖产业需求,实现降本增效
要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必须回归数字人技术的本质价值——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实体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实现降本增效。这意味着需要深入挖掘各行业核心环节的真实需求,为数字人技术提供精准的应用场景与优化方向,而非简单追求技术参数的突破或炫酷的用户体验。
首先,应建立“需求导向”的研发机制,让数字人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迭代升级。在农业领域,数字农技员可以提供种植指导、病虫害识别等服务,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在金融服务中,数字顾问能够根据客户财务状况提供个性化理财建议,提升服务精准度。只有当数字人真正解决行业痛点,创造可衡量的价值,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其次,推动数字人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行业专有知识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服务生态。通过接入生产设备的传感器网络,数字员工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并预测故障;连接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数字农技员可以向农户解释作物生长异常的原因;整合金融交易与信用数据,数字顾问能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风险评估。这种系统级解决方案才能真正释放数字人的价值,实现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的跨越。
最后,降低使用门槛与成本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可以通过建设行业级数字人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以租赁或分时共享方式使用高质量数字人服务;开发低代码定制工具,使非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调整数字人外观与功能;建立数字人内容与知识共享库,汇聚行业最佳实践形成丰富的解决方案库。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促进技术兼容与数据互通,加速数字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虚拟数字人将在各行各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连接人与服务、传统与现代、效率与体验的桥梁。唯有坚持数实融合的发展路径,让技术服务于真实需求,数字人才能从“新奇体验”升华为“日常必需”,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文旅产业作为数字人技术的先行应用领域,其经验与教训将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