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对于日益焦虑人工智能(AI)泡沫破裂的美国硅谷而言,“bubble”(泡沫)最近几乎成为了一个令谈者色变的禁语。
当前人工智能热潮正将全球股市的估值,推向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的水平。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1日报道,在这场资本狂欢中,被誉为“全球科技之都”的硅谷,关于“AI企业的价值是否被严重高估”的争论愈发紧迫,担忧情绪也持续升温。
近来,越来越多人将此前私下讨论的质疑摆到了台面上:本周,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重要国际机构、投行接连发声,警告围绕AI的资本热潮存在着泡沫化风险,提醒市场急剧调整的风险已经上升。媒体分析称,IMF与英国央行的表态,是目前全球官方机构对AI主导的市场泡沫可能破裂发出的最明确警告。
本周,在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一场专题讨论会上, 面对座无虚席的观众,“平板电脑之父”、斯坦福人工智能商业化先驱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也袒露了自己的担忧。
作为亲历过四次科技泡沫的“过来人”,他指出,当前投入AI领域的资金规模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一旦泡沫破裂,损失将难以估量。
“(泡沫)破裂时,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而且受影响的绝不仅仅是AI领域,”卡普兰严肃表示,“它还会拖垮整个经济。”
在培养了众多科技创业者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阿纳特·阿德马蒂(Anat Admati)也表示,“很难精准预判泡沫的破裂时机。而且在泡沫破裂之前,没人能确定自己是否身处泡沫之中。”
一系列数据更让人心生忧虑:今年美国股市的惊人涨幅中,80%来自AI相关企业。据市场咨询公司Gartner估算,到2025年底,全球AI领域的支出或将达到惊人的1.5万亿美元。
英国《卫报》分析指出,过去一周,全球监管机构发出的信息直截了当:人工智能热潮正推动股市达到互联网泡沫的高点。如此多的资金押注于如此少数的公司,任何信心的丧失都可能导致股价暴跌,并拖累整体经济。
“多数人心中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不确定性”,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本周在BBC播客节目中提醒道。
美国纳斯达克总部屏幕显示AI投资数据。视觉中国
OpenAI万亿美元“豪赌”
据BBC报道,2022年凭借ChatGPT将AI推向消费主流的OpenAI,正处于一系列备受争议的复杂交易核心。综合彭博社报道,作为一家私营企业,OpenAI的近期估值已飙升至惊人的500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的SpaceX,成为全球最大初创企业。
截至目前,OpenAI已与英伟达、AMD、甲骨文、软银等巨头,达成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
在上个月的一项标志性协议中,英伟达同意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双方计划共建由英伟达先进芯片驱动的数据中心;甲骨文则签署了一份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服务协议,用于承载OpenAI的算力负载;AMD也通过向OpenAI授予价值高达其自身10%股份的认股权证,以换取OpenAI购买并共同开发AMD的下一代AI芯片。
这些复杂的融资安排,正引发硅谷专家的担忧。他们指出,此类交易的日益普遍,可能会扭曲外界对AI真实需求的判断。
更有人毫不客气地批评,这些合作模糊了客户与投资者的界限,将之称为“供应商融资”(vendor financing)或“循环融资”(circular financing),即企业通过向客户投资、放贷,确保对方持续购买自身产品。
英伟达的投资就遭到了这样的批评:随着OpenAI大规模部署英伟达GPU,大部分投资资金最终仍会回流至英伟达;而与AMD的协议,也可能让OpenAI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
在周一举行的OpenAI开发者大会上,公司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试图表现出坦诚。他承认,“确实,这类投资贷款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但他同时辩解道,“公司收入增长如此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
营收增长迅速,不过OpenAI从未实现过盈利。BBC报道提到,这一现状让不少受访者不约而同联想到北电网络(Nortel):这家加拿大电信设备制造商曾通过大量放贷为客户融资,人为推高自身产品需求,最终走向衰败。人们感慨“当前某些现象与当年何其相似”,直言这绝非“好兆头”。
奥尔特曼在周一大会上也并未回避“泡沫”话题,“我知道,写一篇关于‘泡沫’的报道很诱人。事实上,我认为AI的很多领域现在确实都存在泡沫。”
他预计,投资者会做出一些错误决策,部分不靠谱的初创企业也会拿到离谱的融资。但他强调,OpenAI不在担忧名单中。
OpenAI开发者大会上,奥尔特曼发表讲话。视频截图
美国股市大佬:情况可能会比1999年更严重
同一天,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试图为与OpenAI的交易进行辩护。他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说,OpenAI不需要用英伟达的投资购买其公司的技术,“他们可以用它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排他性。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支持他们。”
周三,黄仁勋还表示,目前的AI热潮与25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有本质区别,因为如今的超大型科技公司,如微软、谷歌和Meta,实力远胜当年泡沫中的企业。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近日也对“AI投资过热”的质疑表达了不同观点。她认为,持此论调者“眼光过于狭隘”,并强调应该正视这项技术改变世界的真正潜力,尤其在医疗、金融和研究等领域。
英国《独立报》对此分析称,科技巨头们正试图展现出镇定姿态,声称即便真的发生崩盘,此次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他们的核心观点是:尽管AI领域的发展依赖借款融资,但当前的债务规模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那种失控飙升的水平相比,比例并不算高。
然而,美国对冲基金、亿万富翁保罗·图多尔·琼斯(Paul Tudor Jones)这样的股市大佬所发出的警告似乎更为响亮。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所有引发危机的要素都已齐备,一场爆发式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历史总是千篇一律,所以我认为类似的情况大概率还会再次发生。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当下局势的潜在爆发风险,比1999年要大得多。
卡普兰也在前文提及的那场专题研讨会上说,他已观察到几个明显信号,表明AI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都可能面临危机。
他指出,在市场狂热期,企业常会宣布一些“尚无足够资金支撑的重大计划与产品方案”,同时散户投资者会争相涌入初创企业领域。
另据美国《财富》杂志7日报道,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森·弗曼(Jason Furman)的一项研究发现,2025年上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几乎完全由数据中心和信息处理技术推动。在这些技术以外的其他领域,,几乎停滞不前。
弗曼补充说,如果没有AI行业的繁荣,美国可能降低利率和电价,从而推动其他行业的增长,但这些增长可能只有AI热潮带来的收益的一半左右。
弗曼的研究显示,美国对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的投资飙升,但美国经济在其他领域的增长几乎停滞
许多人担心,如果没有技术投资,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美国“商业内幕”网站也发文称,美国科技巨头不断筹集资金来扩张数据中心,但这种商业模式尚未得到验证,尚不清楚AI产品的收入能否支撑节节攀升的支出。如果不能,美国经济可能面临股市崩盘等风险。
德意志银行最近的研究报告也显示,AI热潮正在帮助美国经济避免陷入衰退,但这种状况无法无限期持续。
德银得全球外汇研究主管萨拉韦洛斯(George Saravelos)直言,如果没有大型科技企业大量投资建设新AI数据中心,美国今年将“接近经济衰退”。
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除特斯拉外,美国七大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总额高达309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人工智能建设。
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的高级全球市场策略师斯科特·雷恩(Scott Wren)担忧道:“未来几年,需要将其AI投资转化为实际收益的不仅仅是少数几家大型公司。对许多公司而言,目前AI仍是一种成本,而非收入来源。这在现在或许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未来问题终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