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内容赢得深度共鸣(大地风华)
创始人
2025-10-07 07:08:27
0

乐 力

作为数字时代的文化新业态,微短剧正从野蛮生长向规模化、精品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不仅满足碎片化观看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用户的文化获得感。

《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各平台去年共上线微短剧3万多部,题材类型覆盖各年龄层;截至2025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数比重接近七成。内容持续爆发,行业也面临转型挑战。什么样的微短剧能受欢迎?秘诀就是要引发观众情感、文化与叙事的三重共鸣。

情感是照见自己,满足共情与代入感。这是微短剧的传统强项。用户在其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职场挑战、情感起伏、家庭关系、时代变迁,并通过戏剧化方式获得宽慰。《家里家外》将镜头对准20世纪80年代的重组家庭,通过“鸡蛋面里的母爱”“收音机里的女排夺冠”等细节,将家国情怀悄然嵌进生活纹理。首周播放量达3亿的《弄潮》,表面上是创业逆袭故事,内核扎实还原改革开放后的商业风貌和时代精神,让年轻用户在看剧之余,感受一代创业者的拼搏与诚信。评论区高频词不仅是“好看”“过瘾”,更出现了“学到了”“致敬奋斗者”等深层次认可。

文化是打开新世界,提供新知与启迪。一部短剧可以是一扇窗,让用户看到从未了解过的文化、职业、历史或人生。最近出圈的《傩戏》,以贵州黔东南偏远村寨的文化传承危机为戏剧张力,悬疑感十足的剧情,融入傩戏面具制作、唱腔设计、仪式流程等元素,让千年非遗以更具故事性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该剧推出后,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傩戏的历史、习俗、面具寓意等科普内容激增。“微短剧+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动探索。

叙事是将前两者有机融合的底层能力。当用户被画面的张力、音乐的渲染或隐喻的细节所触动,作品价值便超越了短暂的娱乐,升华为一种可持续的精神收获。海量用户反馈证明,创作者需重点把握三个维度:一是尊重原真性,避免对文化元素的滥用或“魔改”;二是讲好故事,将文化细节自然嵌入情节冲突和人物成长中,不能生硬地让主角做个陶瓷、唱段戏曲就算完成任务;三是采用当代视角、年轻语态,降低文化欣赏的门槛。

未来,微短剧不应仅是观众茶余饭后的文化消遣,更要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发展脉搏的生动载体。它可以用几分钟讲述普通人的奋斗与温暖,用轻量化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科学理念,用贴近生活的情节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认同。当行业凝聚共识、合力深耕,微短剧将以独特的文化体验,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文化获得感贡献力量,成为数字文化产业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

(作者为红果短剧总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7日 08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长春上小... 最新或2023(历届)上小学、升中学,入学政策有什么新变化?报名有疑惑,应该向谁咨询?网上报名都该注...
最新或2023(历届)长春市教...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最新或2023(历届)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最新或2...
小升初 非莞城户籍学生有机会读... 莞城辖区的两所公办初中都是市直属优质初中,每年莞城公办学校“小升初”都备受关注。今年莞城小升初电脑派...
北京市教委 非京籍儿童幼升小入... 日前,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了今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表示将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并扩大就近入学比例。同时,市...
最新或2023(历届)成都小升... 成都的小升初外地生报名已经接近尾声,家长们这几天都奔走在各个私立学校,确认自己的报名信息。小升初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