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CL科技宣布投资建设8.6代印刷OLED产线的消息引发市场持续关注,印刷OLED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进度超出很多市场人士预期。分析人士认为,AI技术的快速迭代有望不断打破消费硬件创新的“封印”,印刷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也将在未来的AI硬件市场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印刷OLED是目前已实现量产的OLED屏幕生产技术之一,在关键工艺环节上,其原理类似印刷报纸,是将溶解的OLED材料像墨水一样精准打印到基板预设位置,再经过干燥成膜形成像素。根据公开资料,印刷OLED材料利用率可以达到90%,并且对真空环境依赖小,具备较强灵活性,是适应于小中大全尺寸面板生产的解决方案。传统的蒸镀OLED技术需在高真空环境下加热发光材料,使其升华后通过精细金属掩膜版(FMM)沉积到基板,材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且大尺寸生产的难度较大——不难看出,印刷OLED由于工艺更简单、生产条件要求更宽松、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成本优势明显。
实际上,除了成本优势之外,印刷OLED相对传统蒸镀OLED另一个被广泛忽略的关键特点在于:基于印刷技术的灵活性,印刷OLED可以以更低成本和更加迅捷的速度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及异形化OLED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使得印刷OLED在AI硬件创新层出不穷的未来市场竞争中可以占据更加明显的优势。
具体来看,印刷OLED由于采用的是喷墨打印工艺,无需制作昂贵且定制周期漫长的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它通过更改打印程序(数控技术实现)即可调整像素布局、屏幕形状和尺寸大小,生产的灵活度和成本可控性远高于蒸镀OLED——因为蒸镀OLED在像素、尺寸及形状方面,每变更任意一次设计参数,几乎都需重新制作FMM(依赖物理变更),导致其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快节奏、定制化的柔性排产。
“AI驱动下硬件产品创新迭代很快,且一般产品在早期阶段的出货量不会很大,有一些产品可能对屏幕异形化的潜在要求也较高,印刷OLED技术在小批量量产阶段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就很明显了,因此印刷OLED可以说是AI硬件创新的绝配。”市场人士分析指出。
从目前各大机构报告来看,AI技术快速突破推动的AI硬件创新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全球消费硬件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从PC到手机再到汽车,AI都是终端出货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关键,这将为未来印刷OLED的大规模商用提供绝佳的土壤。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宣布投建8.6代印刷OLED产线之前,TCL科技早在去年11月宣布实现了首条印刷OLED产线量产,首款产品为21.6英寸专业显示屏,率先应用于医疗领域。TCL科技也在半年报中透露公司上半年已经顺利完成 G5.5 印刷 OLED生产线(t12)的建设,产线产能正在从每月3000片提升至9000片,并在生产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持续优化。按照计划,该公司的8.6代印刷OLED线预计将于2027年陆续达成投产条件。
分析人士认为,印刷OLED技术的创新和量产有望与AI驱动带来高端消费电子爆发红利完美结合;同时,印刷OLED也有望在显示行业中迎来越多的共识与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