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我们需要新一代的金融基础软件
创始人
2025-09-28 21:44:15
0

“ 下一代的金融基础设施长什么样?

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数据如同血液,系统如同器官,而传统“烟囱式”的IT架构,却像是把不同的器官封闭运行,导致血流通不畅,机体难以协同作战。尤其是进入AI时代,券商、基金、银行等机构,虽投入巨资构建系统,却常陷入“数据孤岛”与“系统割裂”的泥潭。

面对这种情况,有没有一种技术或产品,能像“超级大脑”一样,统一调度全身机能,让数据流动起来、系统联通起来,让AI真正落地、不再悬在半空?

金融基础软件的困局:

数据孤岛与系统割裂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像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其数字化系统简直就是各种前沿科技加持的未来世界。但实际走进内部看,国内多数金融机构仍未摆脱烟囱式的技术架构。

这就好比一家大型公司,不同业务部门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作坊。每个作坊都有自己的账本、自己的系统、自己的供应商。虽然大家都属于同一个集团,但彼此之间数据不互通、标准不统一,一旦有一个项目需要部门间的协同,就得来回传纸条、对账本,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错误频出。

更不用说越来越多AI平台和产品“加入”进来,让本就庞大的数字化系统,“横生了更多枝节”。

很多金融机构当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尝试通过打造统一的数据平台来整合不同系统和业务流。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策略也仅仅是从局部缓解一些问题,顶多只是将“小烟囱”变成了“大烟囱”,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解决。

既然传统的方式无法应对当前的挑战,那么必然有人开始尝试新的路径。 DolphinDB (智臾科技)创始人、CEO周小华博士认为,下一代金融基础软件必须从根本上重构技术底座——不是修修补补,而是重建“神经系统”。

DolphinDB正是这种“重建”理念下的核心产物。

跳出传统框架

剑指下一代的金融基础设施

重建,就意味着不是在传统架构上“老楼装电梯”,而是重新打地基,用新的材料和技术盖一个新的大厦。

一体化架构,构建技术底座的“联通系统”:

DolphinDB通过一体化设计,将 时序数据库 、流计算引擎、复杂分析能力和智能原生融合,提供统一、高效、灵活的技术底座。

DolphinDB的基础架构包括原生分布式系统、 多模数据库 (TSDB、VectorDB 、OLAP、OLTP等)、丰富的内置函数(2000+涵盖数学统计、机器学习、金融分析等领域)、高性能流计算系统和完善的高可用方案。与传统架构相比,DolphinDB不是从外围“打补丁”,而是从内核层面实现“原生智能融合”,真正将AI的基因注入到数据平台之中。

在一体化架构之上,通过数据、计算、应用三个层面的创新,更是让DolphinDB能力迈上更高的台阶。

☆ 数据层创新,推倒数据的“巴别塔”

如果说金融数据世界曾经是一个“巴别塔”,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说着不同的“语言”,那么DolphinDB在数据层做的革新,就是充当了一位 强大的“数据翻译官”。

据周小华博士介绍,DolphinDB在数据层面的创新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

1.多资产数据建模与对象化

传统模式下,处理不同金融资产就像面对一堆形状各异的积木,有方的、圆的、三角的,每一类都需要专门的说明书和搭建工具。而DolphinDB打造了一个“万能模具”,将各类金融资产数据统统压制成标准化的“乐高单元”。所有资产都转化为统一的计算对象,存入一张表之中。用户无需关心资产类型,只需像拼乐高一样,通过统一接口就能直接对复杂组合进行估值、定价和风险测算。这种方式帮助金融机构从“杂货铺式”的零散管理,一跃进入“现代化中央仓库”的高效时代。

2.多模态数据存储与处理

随着大模型在金融机构的深度应用,多模态数据迎来爆发式增长。DolphinDB采用多模态计算引擎,在同一系统内原生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同时,还将存储与计算提升至同一系统,存储和计算不再分家,省去了跨系统的时间差,特别适合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金融交易场景。

3.数据跨地域协同

更革命性的是,DolphinDB打破了数据的“地域封印”,实现了数据的跨区域协同。它就像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安装了“任意门” ,北京、上海、香港乃至国外的服务器集群被无缝联通。比如说,在证券交易市场,研究员在北京可实时调取深圳、上海乃至香港交易市场的数据,所有数据都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同时,它也打破了 “历史”与“现实”的次元壁 ,同一套计算逻辑既可回溯历史数据,也可无缝处理此刻的实时流数据。金融机构既能在不同区域间漫游,能在历史与实时之间自由穿梭,进行一致性的洞察与分析。

☆ 计算层突破,打造高效的“调度中枢”

1.透明化调度

DolphinDB将计算连接与调度统一化,用户只需声明所需结果,系统自动完成后续调度。系统自动决定数据读取位置、任务分配位置、资源分配策略、任务执行顺序,并保障故障自动切换。

这就好比在过去,用户既要告诉系统“做什么菜”(计算目标),还得详细指挥“去哪里取食材,火开多大”(数据位置、资源分配)。经由DolphinDB的透明化调度,用户只需“点单”,系统就会自动完成一切:识别食材位置、控制火候。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需要操心过程,只检验结果就可以了。

2. 代码逻辑与执行逻辑分离

同一段核心的交易逻辑,在不同场景下需要不同的性能表现。DolphinDB实现了“代码逻辑”与“执行逻辑”的分离。例如波动率指标计算在投研场景中可通过GPU加速;在低频交易场景中采用流式增量计算;在高频交易场景中使用嵌入式引擎和DMA技术实现微秒级延迟。

3.丰富函数库与脚本支持

无论是研究员还是交易员,都需要一个趁手的“工具”。DolphinDB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库和脚本支持,就像在计算车间里打造了一面挂满各种专业、高效工具的“超级工具墙”。从常用工具到专用工具,一应俱全,且都经过深度优化,开箱即用。DolphinDB最新版本更是为这些工具接入了GPU加速,让一些原本费时费力的计算,延迟降到了微秒级。

☆ 应用层创新,让客户高效启动和运行业务

1.业务组件化

DolphinDB内置上千个经过优化的计算分析函数,开源大量因子计算和指标计算模块。提供丰富的金融业务中间件,包括曲线引擎、估值定价引擎、回测引擎、模拟撮合引擎等。用户无需从零冷启动业务,可以直接选择成熟的中间模块,就能快速搭建自己的分析流水线。

2.交互智能化

DolphinDB基于统一能力组合,既支持传统图形界面交互,也支持AI自然语言交互。用户可将风险模型、因子计算、组合分析等业务模型封装成高内聚的AI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供传统前端调用,也可被 AI Agent 理解使用。在智能交互的模式下,业务员的一些复杂或者模糊的语义表达,也能被平台精准识别,颠覆了以往在数字系统中,金融业务高专业性带来低交互性的困境,让AI在金融领域也能“听得懂人话”,并准确执行下去。

一个计算生态的“航母集群”

近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正如现代海军的战斗力核心在于以航母为中心的综合作战编队,智臾科技以“航母舰队”为架构理念,打造了以DolphinDB为核心的一体化数据计算生态系统。 DolphinDB作为“航母” ,是整个舰队的力量核心,提供高性能的实时计算与时序数据支撑。围绕其展开的四大“护卫舰”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典型的有CPU-GPU异构计算平台Shark 、企业级实时计算平台Orca、复杂事件处理引擎Octopus和嵌入式交易型数据库Swordfish。

· “高速突击舰”:CPU-GPU异构计算平台Shark

随着AI与智能计算需求的增长,智臾科技将GPU硬件优势融入DolphinDB,显著提升计算性能。平台支持用户在函数中添加GPU标识符,即可将计算任务从CPU迁移至GPU,以最小代码改造成本获得显著性能提升,尤其适用于高频交易场景。

与海光等企业合作,智臾科技优化了基于GPU的 因子挖掘 功能,相比CPU版本可实现10倍以上加速,将小时级任务压缩至分钟级。

· “指挥控制舰”:企业级实时计算平台Orca

ORCA平台则整合了多地区交易所数据,包括北交所、上交所和港交所等。为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该平台采用就近计算策略,即在距离数据源最近的服务器集群上进行计算。

通过MOM(Master of Master)管理机制,ORCA平台能够统一监控下属所有集群的状态,并实现跨集群数据授权访问。这意味着北京集群在获得授权后,可实时查询其他集群的数据。

平台还具备一套灵活的事件驱动机制,包含事件队列、回调函数和多种事件类型,如报单事件、成交回报事件和环境事件等。系统能够接收并触发这些事件,并支持事件过滤与定时触发。

· “预警侦查系统”:复杂事件处理引擎Octopus

基于复杂事件处理引擎Octopus,能够从持续流入的海量实时数据流(如市场行情、交易订单、风险事件等)中,高效地检测出预定义的复杂事件模式。

· “精准打击单元”:嵌入式计算函数库Swordfish

而嵌入式计算函数库Swordfish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在复杂事件处理、高效通信、计算功能、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能力。

该库包含2000多个函数,涵盖多种数据结构、算法与引擎,性能远超Python、Java等解释型语言。Swordfish适用于高频交易、实时信号合成等对延迟极其敏感的场景。通过全链路优化(包括数据类型处理、执行计划优化、底层数据结构设计等),实现了微秒级延迟,大幅提升业务效率。

正如航母编队的力量不在于单一舰艇,而在于体系化协同,DolphinDB与四大组件共同构建了一个 全链路低延迟、多模态协同、软硬一体化的金融软件基础设施。 这一“数字舰队”不仅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更以体系化能力支撑机构在AI时代实现从投研到交易、从风控到决策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智能应用:从因子挖掘到组合管理

在实际落地中,DolphinDB打造了多个代表性应用,在自营业务、行情中心、算法交易、指标平台、FICC交易、数据集市、估值定价和风险控制等多个金融应用场景中均有深入应用,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实时计算服务。

比较典型的场景应用有以下几种。

研报因子复现: 系统让研究员上传研报后,系统自动解析因子逻辑、生成计算任务、迭代纠错,最终输出准确因子及IC值等关键指标,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快速验证因子有效性与投资价值。

因子衍生: 功能则更进一步,在复现因子基础上反复试验、优化配方,直至找到最优版本。系统自动化完成试错与调参过程,在已有因子基础上生成多种优化方案,实现从理论假设到数据驱动的演进。

智能FCC计算: 系统让研究员仅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如“定价一笔国债期货”),AI即可自动识别数据与函数、完成计算并返回结果,显著降低使用门槛。

组合管理: 作为金融业务的中枢,需统筹仓位、风控、归因、模拟等多维操作。通过统一建模与接口体系,平台既支持图形化操作,也支持自然语言交互。

选股系统: 通过沉淀因子元数据、规范存储流程、封装计算工具,将机构多年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对外输出的智能服务。投资者仅需提出需求(如“筛选PE低的优质股”),AI即可自动调用相关指标与逻辑,输出有依据的投资建议。

未来五到十年

AI将走向金融核心业务

凭借一体化架构、GPU加速能力、智能因子挖掘和实时风控系统等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智臾科技正在重新定义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标准。

周小华博士认为,未来5-10年,AI将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会深入交易、风控等核心环节,成为“决策副驾驶”。AI不仅仅是在交互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系统的神经中枢,在交易、风控等核心环节发挥更大作用。

在AI技术浪潮下,智臾科技没有选择盲目追求大模型参数规模,而是深耕金融业务场景,将AI能力与底层基础软件深度融合,真正解决了金融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正如周小华博士所言,我们相信,凭借后发优势和技术创新,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完全有能力实现超越,为全球金融行业提供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福建省政府批复,这项收费标准定...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G7013沙县至南平国家高速公路南平段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定了,一起来看——福...
《许我耀眼》:沈皓明有个私生子 1,原著中,男主沈皓明有个私生子,因为是未婚先孕,那时候男主还在上学,有孩子的话,对自己名声不好,所...
最新或2023(历届)辽阳市生... 辽宁沈阳生育险报销最新详细解读沈阳生育险报销全解读,让你明明白白掌握自己的福利   很多宝妈都知道生...
最新或2023(历届)阜新市生...  辽宁省享受生育险报销需满足的条件  一是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二是在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