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AI融入日常教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创始人
2025-09-28 17:23:16
0

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中职学校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是驱动专业数字化改造和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动力,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数字能力的关键举措,对于填补技能型人才缺口,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全球产业与教育格局的背景下,东莞的中职学校正在以战略前瞻性推进AI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其中,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下称“信息技术学校”)以课程建设为骨架、以师资赋能为引擎、以软硬件提升为基础,让人工智能教育从一种前沿探索真正落地为可感可知的日常教学场景,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新模式,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扎实路径。

让AI深度引领教与学创新

课程是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载体。在坚持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信息技术学校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精通数据的处理与深度分析,具备计算机视觉应用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等开发能力以及智能系统运维等。

同时,学校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与企业、高校携手打造专项培养计划,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元素至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中,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对接。以该校“人工智能现场工程师华为班”为例,一是在基础课程层面,增设Python编程与大数据应用开发等课程,并结合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AI技术的原理;二是对传统网络课程进行AI改造,例如《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加入智能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内容,讲解如何运用设备内置的AI功能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三是新增人工智能融合课程,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使学生能够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概念,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拓宽科技视野。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AI融入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以《python判断语句——基于AI森林防火预警系统案例》的课堂教学为例,基于扣子平台开发的GAI教学智能体的创新应用,通过整合校本资源与在线平台,构建混合学习环境,形成“教师-学生-GAI智能体”三角色协同、人工智能翻转计算机专业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据了解,信息技术学校的AI教学创新实践主要聚焦三大场景——智能教学系统、虚拟仿真实战及混合式课堂重构。从教学效果量化来看,课堂互动频率、学生实践能力及学习兴趣,均有明显提升。具体数据上,学生提问量增加3倍,讨论时长占比从10%提升至35%;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评得分提高22分(满分100);85%的中学生表示AI情景教学“让知识更有趣”,70%的高校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工具“降低了抽象知识理解难度”。

软硬件支撑赋能沉浸式学习体验

为支撑人工智能教学从“概念认知”到“实战应用”的跨越,信息技术学校在软硬件方面进行了多维度投入。硬件方面,校内设有功能完备的人工智能实训室,高标准建设了“华为ITC实训中心”,配备了网络、计算机和AI虚拟平台等设施,还设有创新中心、智慧园区实验室等,教学设备先进,配套完善。

今年2月,信息技术学校发布了全国首个由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AI+X“问信”平台。该平台基于AI+X跨学科原生设计,引入DeepSeek等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底座,能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启用不同的AI智能体。其独创的“代码沙盒-智能教辅-数字孪生”三引擎架构,使教材突破传统形态束缚,形成“知识图谱动态生成、教学案例实时迭代、技能训练虚实联动”的智慧教育新范式。

设计课上,同学们熟练地打开“问信”助手提问,有的询问合适的设计风格,有的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询问助手的建议,还有的同学跟助手交流设计元素。学生表示,“AI用到课堂上不仅带来了便利,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自发布以来,AI+X“问信”平台已进行本地化部署,可“零新增成本”实现上千名学生同时使用,也适用于新疆、贵州兄弟院校的人工智能信息化建设,助力中西部教育协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AI+X“问信”平台,学校一方面致力于与华为、文远知行等领先企业合作,贯通“岗课赛证”培养闭环,打造“教育-产业-创新”三链融合的网络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另一方面开发创新的交互式数字化教材,构建“人工智能+智能互联”的职业教育新途径。

此外,随着AI赋能教育场景的深化,学校利用HDR平台数据驱动学生成长评价,将AI教育成果融入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评估体系,深化“五育并举”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强化师资提升AI教学能力

优化专业师资队伍是推动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信息技术学校通过开展系统培训与校企协同,不断强化师资建设。

在培训方面,学校联动高校和企业开展了“AI+职业教育”专题培训。今年以来,学校携手东莞理工学院举办了人工智能教学方法培训,承办了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培训,并先后举办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AI教育赋能与教学智能助手解决方案、DEEPSEEK+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智慧课程建设路径与应用实践等培训,。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融入数字化与智慧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学校也注重双师协同培养,引入华为、新思路等企业工程师担任产业导师,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与项目实践指导。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名,其中高级讲师2名、讲师6名,具备高级技能证、技师证的有10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

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培育、校企合作等方面,信息技术学校为持续深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制定了明确规划。其中,学校计划分阶段构建系统化AI教育体系,不断深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专业课教师100%通过AI教学能力认证,利用省名师工作室平台培育省级AI教学创新团队;与企业共建实践平台与实训场室、工作室,构建产学研用闭环生态。通过不断探索AI赋能下的教育教学新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兼具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撰文:林群贤 吴松琦

统筹:王慧

学校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潮宏基IPO:如何面对金价攀升... 金价的持续攀升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潮宏基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
猪异食癖如何治疗? 猪异食癖的... 猪异食癖是养猪场常见的异常行为疾病,表现为猪啃咬栏杆、吞食粪便、泥土、塑料等非饲料物质,不仅影响生长...
最年长又最年轻 ,中国长安汽车...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从抗战时救亡图存的兵工厂,到改革开放初期“军转民”首次涉足民用汽...
云浮工伤赔偿标准最新或2023...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又称工伤赔偿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那么在云浮...
最新或2023(历届)乡镇讲政...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我们广大党员来说,党章是我们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规矩,是从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