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的争夺战,打到哪儿了?
如果把整个AI行业想象成一座金矿:基础设施层(芯片、算力)相当于“卖铲子”,提供挖矿的基础工具;模型层(大模型研发)好比“卖地图”,告诉大家哪里有金子;而应用层是直接“下场淘金”,把金子变现。
近两年AI应用的使用者越来越多,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8月,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达6.45亿,PC端达2.04亿。其中原生APP亿级应用的平均环比增速1.3%。
何为“AI原生应用”?可以理解为它从设计之初就将AI作为核心驱动力,底层架构、运行逻辑、交互方式和商业模式都围绕AI能力进行创新,豆包、DeepSeek、ChatGPT、Perplexity等都属于这类,正因为其足够纯粹,也被认为是最能检验市场对AI接受度的产品类型之一。
然而,我们对比多份榜单后发现,和国外创业公司不断孵化出头部AI原生应用不同,国内的榜单上靠前的产品大多来自大厂,有些还是老应用“加AI”的升级版,比如阿里的夸克、百度的文库等,真正由创业公司打造并冲进主流视野的原生AI应用并不多。
看似热闹的AI应用赛道,实际上依然是大厂主导的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创业公司做AI应用,还有前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