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生万物》这部剧挺火的,虽说有褒有贬,但也正说明其火爆程度。
笔者特意用几天时间,把整剧追了下来,整体来看,该剧是成功的,至少资本是成功的,应该赚了个盆满钵满。但看完之后,有一些槽点还是得吐一下,不吐出来,如鲠在喉。现大概罗列如下:
01
该剧开始阶段,绣绣被马子绑架,剧情安排相当稀松。一是在大白天,绣绣在家中被两女子绑架,堪称儿戏,地主家那么多人,怎么可能两女子就能轻松架走一个大活人?你大晚上可能还好一点,或者说安排在出亲的路人被马子架走似乎还更合理一些。二是被架到马子窝后,她哥带人带枪去救都被打回来了,大脚竟孤身独闯狼窝,还顺利地救出人来,妥妥的英雄主义。最搞笑的是,人家有马有枪的,她俩竟然能安然逃脱,真是仙人相助。问题是,顺道还救下了杜先生,还在路边生了火,你说神不神!
02
马子围村那一段就更神了,混战当中,怀着孕的绣绣竟然鬼使神差出来了,还当起了圣母,捡起一个婴儿,就这样被马子抓住了。这还好,剧情需要。问题是她仅凭一把柴刀就把马子给唬住了,可人家有人有枪,你吓唬谁呢?更搞笑的是,正当僵持之际,“英雄”杀出,大脚一把尖刀抵在了带头的脖子上,你这当几十号马子都是傻子吗?最后两人安然无恙,这种武侠片拍法,堪称神剧。
03
绣绣俩姐妹县城警察局救人那段更加荒唐。大脚和费文典被抓,谁也不知道他俩被谁抓了,俩地主家大小姐竟然结伴前往警察局要人,你凭什么确定他们在警察局?虽说宁可金此前在与他爹喝酒时透露了他与警察局长有好哥们关系,但他又没告诉俩妹妹,她们怎知她哥就在警察局呢?在旧社会,俩年轻貌美的大小姐往警察局闯,这不主动送入狼窝嘛,还那么横,不知哪来的底气!这段戏真是假得离谱。
04
剧中的地主,完全不像旧社会那些恶霸地主的样子,一半兽一半人,甚至还有些温情的味道,如宁学祥、费左氏,虽说抠门小气,但还挺有人性的,尤其是费左氏,对佃户和谐可亲,送这个送那个的,哪像个剥削阶级的样子?完全与历史不符,说直白一点,这是以艺术之名,借流量需要,拍当代偶像剧,在美化恶霸地主的形象。
05
佃户女儿银子为了生活,被迫嫁给宁学祥,本该是一场苦戏,结果生生弄成了“老夫娇妻”的“先婚后爱”,更让人看不懂的是,银子竟然可以拿捏地主东家,还能动手打地主,给地主眼色。在这历史上绝无可能,一旦发生有可能会被打死或转卖。要知道,在旧社会,佃户见地主得行跪礼,随时可打可杀,“命不如牛”,剧中银子竟能以身要挟,这是不可能的。
06
剧的结尾部分,宁学祥临死之际,坐轮椅在乡间小道嘱咐子女,并分配土地,并特意为绣绣留了15亩好地。在土地革命时期,地主的地全充公了,地主已没有任何土地支配权,分配权全在农会手中,哪有这等好事?
07
剧中露露的戏,完全与该剧不搭调。编剧无非是想增加戏剧冲突,制造一个“二女争一男”的桥段,来突显大脚的好男人角色,但在整剧中就显得格格不入,很是狗血。
08
剧中所呈现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农村环境严重脱离历史现实,典型的过于美化了。在那时,无论是地主家还是佃户家,都没这么好。剧中地主家一个个干净整洁,青砖瓦房,院子大得能跑马,其实,那时候的地方家比佃户家好不了多少,更多的也是土坯房、茅草顶,稍好点的也就有些瓦房而已。而佃户家就更不用说了,大脚家的房子,即使到了六七十年代都没这么好,全是土坯屋,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围墙?
09
剧中绣绣因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转而尝试种植丹参增加收入这事,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在旧社会,虽说有一定的药材种植,但是很小的个体,像这种一个村推广是不可能的。另外在旧社会的药材,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在野外采摘,人工种植极少。像这种经济作物种植,得到推迟半个世纪还差不多。
10
再说说大脚这个形象,与绣绣相比,大脚形象就要生硬得多。即使是时间跨度六七十年,最开始时和最后结尾时,大脚的形象似乎基本没变,哪怕是皱纹和白发都不曾见到点,但看看绣绣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年时有意涂黑了脸,老年时增加了皱纹和白发,步态也显老,基本上符合这条时间线。但大脚,自始至终就那个样子,严重脱离实际,难道就这么“挂嫩”?是编剧不想这个偶像显老吗?
总之,《生万物》在历史背景、阶级关系及剧情逻辑等方面存在不少槽点和争议。这些争议点导致不少观众认为其呈现的效果更像是一部“农偶”神剧,与原著相比,少了许多厚重感和严肃性。不过,资本喜欢,观众接受,那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