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等着挂号看病,但是网上的号刚放出来,瞬间就没了?明明是第一时间挂号,却怎么也挂不到。”一段时间以来,沈阳警方持续加大对医院“号贩子”的打击力度,今年8月,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沈阳市部分三甲医院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原本为方便群众就医的网上预约挂号系统,被不法分子盯上并当作牟利工具。
经过近1个月的缜密侦查,9月9日,沈阳警方展开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打掉9个医院“黄牛”团伙,抓获涉案人员75人,彻底斩断“抢号—囤号—倒号”的黑色利益链,为群众就医扫清障碍。
信息化“织网”:
150G日志锁定“金字塔”式犯罪团伙
“‘黄牛’抢号不是靠‘手速’,而是靠‘技术’!”办案民警田宇明介绍。
获悉线索后,沈阳市公安局立即抽调治安、网安、法制、于洪、皇姑、大东等多部门警力成立专案组,一场针对医院“黄牛”的行动悄然展开。
专案组充分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实战效能,依托“三打三跨三集中”技战法,开展破案攻坚;同时,以“小兵团打击、小区域清查、小专项清零”的精准策略,逐步撕开“黄牛”团伙的伪装。
民警从挂号系统后台数据中寻找突破口,调取了相关医院150G的挂号访问日志与支付记录,通过比对分析,14名频繁异常操作的可疑人员率先进入警方视线。
“这些账号不仅抢号频率高,还精准锁定专家号源,背后肯定有组织。”专案组深入一线摸排,结合数据追踪,逐渐揭开了犯罪网络的神秘面纱:9个“黄牛”团伙共75人,采用“金字塔”形架构,上下线单线联系、层级隔离,反侦查意识极强。
技术“破壁”:
破解三类抢号手段 固定全链条证据
“‘黄牛’利用编程软件破解挂号系统加密数据,或者用模拟器批量自动点击抢号,导致患者很难抢到专家号。”专案组统筹侦查中心、网安支队等技术力量,对涉案人员的作案手段展开深度攻坚。
经过进一步溯源,警方明确了三类核心犯罪手段:其中,3个团伙通过编写破解挂号系统加密数据的外挂软件,进行“精准抢号”;2个团伙架设多台模拟器,利用专用工具自动点击预约挂号链接,“秒光”热门专家号;另有4个团伙组成“抢号团队”,靠“拼手速”人工抢号,再由挂号人根据患者需求,组织“抢号团队”“一退一抢”完成号源流转倒卖。
为确保案件顺利推进,专案组联动多部门组建证据核查专班,从非法软件源码到涉案资金流向等方面,逐一溯源核实。“每个环节都不能漏,必须形成完整证据链。”通过细致工作,9个团伙的犯罪证据全部固定,为集中收网筑牢了基础。
五地同步收网:
75人落网,斩断黑色利益链
9月9日,收网时机成熟。专案组抽调于洪、皇姑、大东分局300名精干警力,按照“统一指挥、分片调度、同步出击”的原则,在广州、烟台、葫芦岛、朝阳、沈阳等地,对相关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抓捕。
“不许动,警察!”在一处出租屋内,民警当场抓获正在用电脑抢号的嫌疑人,查获多台涉案电脑、手机及非法软件源码,以及涉案资金转账记录。当天,9个涉案团伙、7处窝点被一举端掉,75名嫌疑人全部落网,涉案服务器、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被依法扣押,涉案资金同步冻结。经核查,近6个月,这些团伙在沈阳的4家三甲医院累计抢号7523次,非法获利达51万余元。至此,“抢号—囤号—倒号”的利益链条被彻底斩断。
目前,李某、赵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被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张某、董某等65名违法行为人,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之有关规定,已被警方给予行政处罚,其中,50人被处以行政拘留、5人处以罚款、10人予以警告。
持续护航就医环境
让群众挂号更安心
“打击‘黄牛’不是一阵风,我们会持续发力,守护群众就医公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行动是警方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群众就医环境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沈阳警方将始终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坚持“打击就是最好的保护”理念,健全精准打击与严密防控机制,坚决打击“黄牛”团伙及相关黑色产业链,守护公平、透明、有序的就医环境,切实将警务效能转化为“民生温度”,以高质量警务服务为民生工程保驾护航,让群众挂号更安心、看病更省心。
来源: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吕洋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