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今年年初,我们曾在《AI购物竟是人工驱动,硅谷创投圈又玩出新花活》中提及AI购物赛道独角兽Nate涉嫌欺诈,其所谓的专有AI技术实现“一键式自动购物”,实际上自动化率近乎于零,是依赖海外数百名人类客服的“人工驱动”。在Nate的这个谎言被戳穿前,该公司在过去七年时间里已经骗取了投资者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金。
为什么投资者会对一个骗局如此着迷?其实是因为Nate讲述的故事,与当年的“滴血验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毕竟通过AI来帮助用户实现一键购物,极有可能会重塑电商行业的格局。
如今谷歌和PayPal准备联手将Nate的畅想变为现实,近日双方宣布建立线上购物合作伙伴关系,将各自的数字化支付模式与AI工具结合用于全球交易体系。
具体来说,谷歌和PayPal将分别拿出各自的AI技术以及支付解决方案,来构建由AI智能体代表消费者完成从发现商品到下单付款的全流程“代理型商业”(Agentic Commerce)。目前双方正共同制定行业标准,确保在AI代理参与交易过程中具备充分的风险控制与支付安全机制,以保障商家、消费者,以及AI工具间的可信交互。
按照PayPal的说法,谷歌的AI技术搭配PayPal的数据,将使得AI成为一个真正深入你、且彼此了解的购物伙伴的能力。简而言之,谷歌和PayPal的此次合作只为实现一个目的,即AI替用户“剁手”,让消费者从“执行者”变为“委托人”。
如今随着各AI厂商基座大模型的逐渐成熟,现阶段的AI智能体已经初步在消费场景落地。比如,号称是“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10亿国民级AI Native原生应用”的高德地图,在不久前就新增了AI智能体“小高老师”,用户直接输入“帮我规划一次国庆旅行”,“小高老师”就可以生成完整的旅行攻略。
只可惜,高德地图的“小高老师”、马蜂窝的“AI旅行助手”只能局限于给出建议的地步,它们生成的旅行计划想要成真,依旧需要用户自己完成机票、酒店的购买。换而言之,AI智能体的“主观能动性”被严格限制,所以空有强大的智能和执行能力,具体行动仍依赖用户的授权。
随着开源的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成为AI智能体的标配,AI模型与外部工具和服务之间的交互就有了标准化接口,也使得AI智能体不仅有“脑子”,还长出了“四肢”。可是AI智能体被发明出来是为了节约人类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它们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用户授权,那么所谓的“自动化”又从何而来?
此次谷歌与PayPal的合作之所以重要,盖因他们正在尝试让AI拥有“负责任”的资格,而这一切的基石则是谷歌提出的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代理支付协议)。
当下,AI智能体还处于“半自动化”状态的根源其实是信任问题,AI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用户授权,AP2正是谷歌提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够让智能体的行为变得可授权、可验证、可追溯。
如果说MCP协议让AI智能体有了实用性,智能体交互协议Agent2Agent(A2A)让AI智能体有了自己的语言,那么AP2协议则是给了AI智能体一个虚拟世界的身份证。
可是谷歌和PayPal试图让AI电商从“人主导”转向“AI代理”,到底会对当下的电商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代理型商业”的魅力,就在于最大限度缩短了消费者的购物决策路径,让花钱变得更容易,上一个有类似效果的东西则是“数字支付”。谈及数字支付对于电商行业的意义,许多从业者的一致看法是其削弱了现金交易的“痛感”,让消费者对金额的感知变得模糊。
支付方式会影响消费心理,这其实是一个有着科学实证的现实。斯坦福商学院教授Chip Heath的著作《决断》就是这样描述的,人们在用现金支付的时候有一种具体的“具象感”,眼看着钱从兜里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数好交到别人手里,而刷卡或数字支付就只看到了抽象的数字,没有明显的失去感。
为了降低消费者的“痛感”,电商行业甚至推出了“先用后付”,将交易与支付分离,只需点击就可以成交的策略大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若不然,也不会在网友吐槽先用后付的案例中,出现长辈动不动就通过先用后付购买了几十件商品了。
可先用后付好歹还需要用户自己进行点击操作,谷歌和PayPal试图打造的“代理型商业”干脆就连点击屏幕的过程都省略了,用户只要将脑海里的模糊想法告诉AI,后者就会自动完成需求分析、商品搜索、价格比较,以及下单购买。在谷歌和PayPal描述的未来里,购物都不需要用户动手,动动嘴皮子就行。
要知道,当初抖音的兴趣电商都有一个利用算法让用户“上头”的步骤,可“代理型商业”甚至不需要用算法来塑造消费场景。如果说当下的电商行业正在默默推进的工作是“诱导消费”,那么谷歌和PayPal要做的则是“代用户消费”,称得上是兴趣电商的威力加强版。
一旦谷歌和PayPal这次的合作成果落地,并且稳定运行一段时间,毫无疑问100%会被Copy To China。别的不谈,已经陆续推出“AI万能搜”、“帮我挑”的淘宝,肯定对这个能代替用户“剁手”的模式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