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电视剧《赴山海》播出至第16集。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权力帮这群人一直在围攻萧家、困住萧秋水等等,其行为目的就是为了“江湖令”。他们想要把江湖令占为己有。已经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也交代了江湖令的来龙去脉。它应该就是一块令牌,可以号令整个武林。
但是,我感觉,电视剧《赴山海》后续的剧情内容,应该没有那么简单。毕竟,拿一块令牌就可以实现号令武林,也太简单了一些。在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江湖令可能藏着一个巨大的叙事智慧。也许,权力帮们追求“江湖令”的最终,是追出“道义”二字。请允许我说说自己的追剧看法。
《赴山海》用青年化的方式,讲了一个武侠故事,而这个武侠故事的核心是,江湖武林是以义聚,还是以利聚。这部戏的主线剧情,便是萧家和男主角保护江湖令,而权力帮等人要霸占江湖令。整部戏,就是围绕江湖令展开的。这个江湖令,在剧情当中对等于“权力”。权力帮拿到了这个江湖令,可能他们觉得,自己就可以号令武林了。
那么,真正可以号令武林的,到底是什么呢?真的只是一块令牌吗?《赴山海》目前已经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江湖令尚未打开,里边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江湖令”三个字,在剧作当中,被具象化为一块令牌。但是,我们略微思考则会发现,“江湖令”背后的武林逻辑是——道义。
真正可以号令武林的,是坚守江湖道义的大侠。武林豪杰们追寻的,也并非是一块令牌,而是令牌背后的那些正道大义。这么说吧,这块令牌即便是落在了歹人手中,它也不会起到真正的号令武林的作用。而江湖令只有在真正的大侠手中,才会有号令整个武林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不是令牌,而是道义本身。
武侠影视剧作品,总是讲侠之大者。为什么要讲这个呢?主角只有具备了侠之大者的能力,才能获得武林人士们的尊重,才能振臂一呼,赢粮而影从。这个侠之大者,简单讲,就是道义二字。什么是道义呢?在《赴山海》当中,保家卫国,防止北荒侵略,便是道义,正身黜恶、不与卑劣为伍,也便是道义。
已经播出的剧情内容当中,屈寒山为什么没有道义呢?因为他搞了一个虚假的人设出来,仿佛自己是“一公林”道义的坚守者,实际上,他不过是权力帮里边争权夺势的一个罢了。屈寒山这个角色估计到死也不知道,真正的江湖令,并非是一个令牌,而是心中长存的那股子道义精神。有了这股子精神,江湖令才能在我心中。
我其实特别期待着,权力帮这群人最终抢夺到了江湖令,并且把江湖令打开了。继而,他们发现,江湖令里边就藏着四个字,前边两个是“江湖”,后边两个是“道义”。若是如此,则对权力帮这群货色实现了最大的讽刺。没有江湖道义的坚守,即便是拿到了江湖令,也注定会是一场笑话。而有江湖道义在的人,即便是没有江湖令,这个江湖令也已经在其胸中。
我之所以觉得这部《赴山海》好,也实在是因为,这部戏找到了武侠剧的精髓,那便是“道义坚守”。为了这份坚守,很多侠客可能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为真理,吾死可也。这其实就是让武侠真正回归到了武侠的哲学社会学叙事当中来。这部电视剧,并非是简单的武打爽剧,而是在故事内容之上,形成了这种质本高洁的思考。喜欢看这部戏的青年观众们,也是思想纯粹与干净的。
我们这些老登,总是想用讲大道理的方式讲这些道义之类的,青年们往往不爱听。但是,通过一部叫《赴山海》的电视剧,把道义给青年们讲明白了,让青年们和我们一起,坚守道义,这岂不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看明白这些,我们就会发现,一部青年化的武侠剧,确实有它的好。(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