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的后劲有多大?
在今年的这部国产剧《生万物》完美收官之后,里面的细节却也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讨论与关注,作为围绕故事主题的两大财主家庭,费家和宁家,两者之间又有多少的差距呢?
剧中苏苏因为到了费家之后天天点菜吃饭吃得太好,一时间肚子变大了,就连郎中都诊错了,全部都以为苏苏怀了孕,可很快事情就败露了,苏苏并没有怀孕,费左氏顿时对苏苏不理不睬的,苏苏的生活也变了样,气哄哄的跑回了家里头。
碰巧当时费左氏点了宁学祥假永佃的事情,让宁学祥怀恨在心,气势汹汹的带人去了费家,想要找费左氏算账。
明面上是为了给苏苏讨说法,可实际上则是为了地,张口就要让费家拿出5亩地来补全苏苏的面子。
可结果费左氏一点都不给面子,直接拒绝了,让宁学祥把苏苏带回去,她承担不起,这可是把宁学祥给气坏了,平日里占便宜都能成功的宁学祥在这里一点便宜没占到,还吃了亏。
要不是宁学祥找费左氏索要5亩地被拒,你永远不知道,费家与宁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宁家就算把地全卖了也比不过费家。
01
宁家的财产
在剧中对宁家的家产是有过介绍的,宁学祥手里有700亩地,光是地契就放了满满一箱子,藏得位置也是极隐蔽的,生怕被人看到。
当初绣绣被绑走的时候宁学祥就是抱着这箱子的地契夜不能寐,生怕被抢了去,最终为了地契,没舍得救自己的闺女。
其中这也主要是因为宁家的发家史,宁家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但出过一个县令,那一辈置办了不少良田,逐渐才发展了起来。
后来的宁家祖祖辈辈便开始守着土地,他们都要比普通人勤劳些,抠搜些,这才满满的攒下来了这么多的地。
所以在剧中才能够看到宁学祥大冬天的出去外面拾粪,在地里干活的场景。
宁家是有不少财产的,但是他们家的财产基本都围绕着的是土地,700亩的土地,每年就算是靠着佃户的交租、卖掉的粮食,收入就已经很客观了。
奈何宁学祥太抠门,导致自己的房子看着并不大气,家里头过得也不像宁家那么的富裕。
02
费家的财产
费家的地并不算多,剧中并未提及费家有多少亩地,但根据原著中介绍费家只有百十来亩地,并且在索要永佃的剧情中费家嫂子也说过天牛庙村最大的地主是宁学祥,足以可见费家的地并不多。
但是费家的财产却很雄厚。
费家有祠堂,如果细心的朋友应该可以看到费家祠堂供奉的不仅有祖先的牌位,最主要的是墙上的人物看着应该是个当官的,也就是说费家从很早之前就有了做官的祖先,费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发家的。
另外有祠堂,有祖先,足以看出费家是有传承的,有这种传承才能够让家族底蕴更加的深厚。
另外费家嫂子的言行举止也同样处处透露着礼仪和有钱。
在费家,费家嫂子的衣服是南方产的昂贵的料子,动物皮毛做成的披风,后厨有专门做饭的厨子,出行有专门的马夫,还有专门跑腿打听消息的,还有给自家干活的工人……
在文典提亲的时候,五十亩好地说给就给了,在绣绣被绑架的时候,费左氏直接拿着500大洋上门帮忙,出手可谓是阔绰。
在闹饥荒的时候为了守住自家的粮食,费左氏派人将粮仓搬到了城里自家的店铺里,能够在城里有一家自己的店铺,也侧面证明了费家的有钱。
所以费家的财产绝对不差,甚至深不可测,祖祖辈辈不是靠种地发家,而是靠着当官,做生意发了家。
费家和宁家的差距。
03
费家和宁家就好比是“乡绅”和“地主”的差距。
前者有声望,有底蕴,待人待事有礼节,认识的人多,经商的渠道也多,虽到费左氏这一代家中无男人当家做主,但书香门第出身的费左氏依旧有着自己的能力去经营好费家。
后者则是以土地为本,家族全靠世世代代积攒下来的土地发家,虽手握700亩的土地,但家中的财产并不算多,而且没有人脉,这一点从两处关键地方可以看出。
第一是绣绣被绑时候,宁学祥只能靠卖地换钱,而且相差甚多。
第二是宁可金当初想要当城里的团练局局长的时候,宁学祥和宁可金都花了不少的钱,可见宁家在城里是没有太多人脉的,想走官场这条路很难。
可以说宁家的富全都在土地上,地多,佃户多,在原著中的宁学祥在土地革命期间被批斗,最终家产被瓜分,他也没有落下好的下场。
而费家的富则在家族底蕴上面,这种底蕴不光是土地,还有现金,还有他们其他的生意,所以在土地革命期间的费家并无大恙。
同样是天牛庙村的有钱人,宁家的财产只有地,可就是他把自家的地全部都卖掉,其实也赶不上费家的底蕴,也比不过费家。
因为费家的真正底蕴不只有土地,她家的土地不多,但现金多,其他生意多,人脉多,要是真正的闹掰的话,费家也不怕宁家,甚至宁家可能会输得一败涂地。
毕竟宁学祥搞假永佃的时候就被费左氏略施小计给坏了事,苏苏假孕被费左氏赶回宁家的时候,宁家也不好多说什么,
上一篇:韩国又要有新的顶流男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