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8月28日消息(记者刘佳音)8月27日,开放原子“园区行”(济南站)活动在济南高新区举办。本次活动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信通园)、济南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工商联)主办,以“开源:ICT产业智能升级的‘加速密码’”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供需洽谈等形式,搭建开源技术与产业场景对接平台,推动开源技术全链条落地。
开源孕育于软件领域、发展于数字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陈克全在活动上表示,山东软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近年持续支持开源创新,已形成良好产业环境。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兼运营部部长李博介绍,基金会已孵化多个前沿基础软件项目,将通过“园区行”促进产业协同。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工商联党组书记杨兴存说,高新区将把齐鲁软件园打造成开源生态核心枢纽,助力国家开源体系建设。
活动现场嘉宾启动“开源筑基 赋能企业智能升级系列活动”(央广网发 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活动现场,济南高新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及济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共同启动“开源筑基 赋能企业智能升级系列活动”。该活动将持续至2026年6月,覆盖重点产业园区及高校,推动开源项目与本地智能制造、医疗大数据等场景对接,服务150余家企业。
济南高新区同步发布开源场景需求与能力供给两张清单:28个场景需求来自14家重点单位,覆盖冶金钢铁、医疗健康等十余个领域;26项供给成果涵盖高校源头技术与企业创新方案。交流环节中,专家学者、基金会及海尔智家、浪潮等企业分享开源实践案例,展现山东企业探索成果。龙山云仓(山东)共享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第一时间组织了8名技术人员参会,希望借助平台对接需求、融入开源生态。”
现场嘉宾围绕开源生态建设主题作主旨报告(央广网记者 刘佳音 摄)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在开源生态培育上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5856亿元,占全国4.2%,增速10.2%;齐鲁软件园聚集近2万家相关企业,从业人员超20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设立产业基金、完善政策体系,园区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发展格局。浪潮、瀚高数据库等企业孵化多个开源项目,山东大学成立全国高校首个RISC-V开源俱乐部,发布全球首台RISC-V架构商用服务器集群“东山一号”。此外,依托《济南市软件名城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济南将持续推进开源生态建设,预计2027年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转化”全链条体系,以开源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