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生万物》就要大结局了。
而昨天,这个剧在豆瓣上也正式出了评分,7.5分。
虽然没有很低,但也不算特别高,基本上符合对这个剧的预期,也就是个7分出头的剧。
甚至,从最近两天更新的几集来看,其实可以更低一点。因为特别明显的,这个剧在最后开始走下坡路了,愈发无聊。
当然,要说这个剧完全没看点也是有点过了。毕竟热度这么高,大家总不是闲的。但,相比以往很多高话题度和讨论度的经典年代剧来说,这个剧,确实差得有点远。
嗯,我也在追《生万物》。
因为这刚好是家里老人很爱的那种剧,就跟着看了。
像这种乡土气息的年代剧,现在收视的主体,确实是以中老年为主,反正我爸妈以及很多同龄的退休人群,都对这个剧赞不绝口。
我爸还特意在家族群点名表扬了这个剧,说演员表演到位,故事真实,值得一看。
当然了,虽然从题材上来看,这是一部面向中老年观众的年代剧。但因为有杨幂这样的明星加盟,也确实让这个剧吸引到了非常多青少年观众和粉丝的关注。
这也使得本剧的热度一直非常高,一边是播放破3亿;另一边是央八实时收视率破四,刷新今年央视八套最高收视纪录。
总之,今年的年度热剧一定要有这一部了。
我甚至看到有年轻人开始跟着科普土改政策了,也是挺厉害的。
不是杨幂的粉丝,所以,不敢100%确认这是不是她第一次出演这种农村背景的年代剧。
但起码在我们的印象里,这显然不是杨幂很熟悉的领域,而她以往的作品,其实还是更多集中在古偶或者都市时装剧这种更时尚、更青年观众一些的项目上。
去一部农村题材里,演一个农妇,对她确实是一个挑战,也算是一次有意为之的职业转型。
其实之前也说过,偶像这个身份是很难当一辈子的。有自觉的从业者,自然会尝试对职业生涯进行各种规划,而年近40岁的杨幂,从前几年,也已经开始试着做一些选题的转变,挑战新的角色。
这次在《生万物》里的宁绣绣,显然是转变最大的一次。
这个角色对她确实还挺有难度的。毕竟,一个演古偶和时装剧为主的明星,去演一个农妇,角色定位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
即便,她还有个大地主家女儿的身份,可以帮她找补找补。毕竟是有钱人家出来的,哪怕形象稍微洋气点,白净点也没关系。
但其实,当她真正嫁入封家,这个角色也并没有在形象和状态上有太多变化,也就是说,这个角色是固定的,即便这么多集,其实也并没有在视觉和气质上有真正的变化,大概也就最近这几集,随着年龄增加,稍微有些形象改变吧。
其实,是挺希望她有更大的挑战和突破的(包括形象上),但暂时还是没看到,这是有些遗憾的。
而这个剧有个特别明显的槽点,就是妆造。
全剧的妆造都有特别明显的人为痕迹,是肉眼可见的假。这里不单指杨幂的妆造,是里面很多演员的妆造其实都一般。
这个剧整体的妆造基本就一招,就是把大家的脸黑,而且是那种一眼就看出来是涂黑的那种黑,涂完之后,其实大家脸色都差不多,那就是面无血色,特别像病人,使得观感也很奇怪。
而很多演员的表现,就跟那个一眼假的脸色一样,都是些表面功夫,但气质上,却又都没演出这个土。
大家把脸搞得黑一点,脏一点就成农民了,就乡土了?
显然不是这样的。
始终觉得这个剧的妆造挺奇怪的。
我看有不少网友去举《山海情》里热依扎的例子。其实不光热依扎,《山海情》里各种角色的妆造,都比这个剧要更用心,也更靠谱。
虽然年代不同,但都是农村的故事,《山海情》是从形象上,就让观众对灰头土脸这个事有视觉认同的。
你会相信那个剧。
而《生万物》的妆造,可能还差得有点远。
包括演绎台词的南腔北调,似乎大家都认为,把我说成俺,其它对白完全不变,就是本土方言了。而全剧的土话三件套,更成为一种标配,基本所有演员都是:办饭、掘地户子,拉拉呱。
大概就是,剧里面试图接地气的东西有点,但确实不多。
当然,这已经跟杨幂无关了,是制作本身的问题。
对杨幂来说,《生万物》比较好的一点是,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女主叙事,也让她的这次大转型,不用承担那么大的压力。
别管宣传怎么忽悠,单从戏份上看,这显然不是大女主叙事。简单来说,如果是大女主叙事,就需要角色承担更多作用,比如要有更强烈的主观意识,并一路推动剧情,甚至可以改变剧情走向。
但现在,其实宁绣绣也只是依附在主线上的一个角色而已(只是戏份更重而已),而整个剧的状态,其实还是群戏。稍微回忆下也会发现,这几十集看下来,其实涉及了很多人,很多事,而对于宁绣绣来说,很多故事发生时,她也只是个看客,是个旁观者。
而本剧的唯一主角,或者说主线,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土地。
有了土地,才能生万物嘛!
基本上全剧所有的冲突、矛盾,那些爱恨纠结,原动力都是土地。这方面创作者倒是很清晰的。
从一开始宁学祥为了地契不舍得救女儿;到之后的农会、马子、种草药、难民、分粮,各种冲突,各种矛盾,归根到底,都是这土地和粮食闹的。
土地嘛,农民的命根子。
而剧中的封、宁两家,以及各位主角,不过就是依附在这片土地上的一群小人物而已。
甚至,你能隐隐约约感受到,创作是希望拍出一种以土地观看众生,人生百态的意思。
虽然这世间生生死死、哭笑怒骂,一天一个样。但对土地来说,一切都是不变的,照样的春夏秋冬,反复的四季轮回。
而各种快乐与悲伤,都会随着一年又一年的春耕秋收,一点点过去,一点点忘记。
简单来说,对于时间与土地来说,人类其实都太小了,而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在土地与时间面前,也是特别小的一些小事。
本剧似乎想要带出这么一点意思,但现在还不是很清晰。
角色方面,绣绣和大脚自然是本剧的主角。
不知为什么,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总会让人想起之前那个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里的梁宽植与爱纯。
因为,《生万物》中的封大脚,同样是一个过度理想化的角色,在他身上有一种超越时代的特质。
他不光是爱着绣绣,更是尊重着绣绣,这在他那个时代,是非常少见,甚至可以说是罕见吧。
只不过,既然设计出这么一个完美的角色,却没有在这两个角色之间,设计更多情感的故事。
就像前面说的,由于故事的主线始终是土地,整个剧也是紧密围绕土地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有时候是绣绣主角,有时候是银子和铁头主角,有时候是宁学祥,一段又一段的。
这样的群戏故事,其实就是靠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推动剧情,而留给角色的空间则非常有限,所以,这其中也很难真正塑造好每一个角色。
而封大脚,最终也只是一个臆想出来的符号化角色,并没有在情感和剧情上给他更多说服力。从头到尾,你只知道他好,却不觉得他真。
二全剧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反倒是那几个配角,比如封二婶子,或者叫大脚娘。
迟蓬出演的这个角色,是全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角色,或者说,是全剧表演最出色的一位吧。
首先,她的形象够土,够接地气,她是全剧中少数几个让我相信这个角色真的属于这个村子。
尤其是,山东出生的她,台词里也明显带着山东口音,这是其他很多演员完全学不来的。
而且,她这个角色本就是一个加分的角色,是那种善良、淳朴的山东大娘,虽然认知有限,但为人良善,对儿媳妇绣绣、包括身边各种人,都是包容和爱护的。
属于那种勤劳又有爱的角色,一方面表演出彩,一方面形象也比较贴合,自然让人难忘。
如果全剧的演员都能保持这个基准线,那整个剧就要上一个台阶了。
另一个出彩的角色,对我来说其实是林永健的封二,虽然一开始觉得他的有些表演有些夸张和别扭。
但看久了会觉得,其实这是全剧少有的一个很生动和鲜活的角色,他一开始像个丑角,自私、贪婪,但却又偶尔会迸发出善意,展现其内心善良的一面,让这个角色很有多面性。
而且,林永健还是很懂传统中国男性的做派的,他的有些表演细节,还是很能唤起一些回忆的。
但封二这个角色还是有些问题,那就是角色性格不统一,甚至感觉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有时这样,有时又那样。或者是,有时候过于工具人了,为了推动剧情,不得不改变性格。
还是那样,因为整剧都是靠事件堆积推动叙事的,带给角色的空间其实不是那么大。所以,真正出彩的角色没有很多,林永健算是全剧少数几个比较生动的角色了。
其他角色呢,比如大家经常提到的秦海璐与倪大红,两个人的表演也只能说正常吧,感觉还是这个剧给两个人发挥的空间太有限了,其实两人也都没有特别多的空间去发挥角色,有些细节还不错,但整体其实记忆点不多,甚至某几集可能突然就消失了。
都很工具人。
由于女性话题是现代剧集中最多涉及的一个话题,而本剧又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剧集,所以也有意代入了不少女性观点。
本剧也试图借着宁绣绣这个角色,以及她周遭的苏苏、银子、费左氏、大脚娘等等各种女性角色,去讲那个时代,封建思想对女性的迫害。
但一路看下来,整个剧的女性话题,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或者突破。包括宁绣绣毅然决然嫁入封家之后,日子也并没有真的过得很好。当然,这其中有些是源自身边,有些是源自时代。
甚至,一度觉得这个剧的本质还是一部苦哈哈的八点档情节剧,是讲靠讲述苦难吸引观众的,而主角并没有以她的认知和性格,真正带给自己什么大的改变。
这个剧还有个特别让人遗憾的点,那就是这是个特别封闭的故事。
整个剧基本都发生在这个小村子里,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即便外面又是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包括之后的各种战乱等等,都完全与这个村子没什么太大关系。
整个故事,其实是有意脱离时代的,大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自顾自的活着。估计,创作者也是有他的麻烦与考量吧。
一直到最近这几集,才突然开始让这个剧的时代打开,去引入一些时代背景比如前天的分粮,以及昨天的日军入侵。
但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剧也即将大结局了。突然引入的时代背景,也像走马灯一样,带着大家快进式地步入结局,反倒越看越无趣了。
当然,看到现在,其实也就是一个习惯性观剧了,真说这个剧有多吸引人或者让人喜欢,真不至于,但已经看到这里了,索性就都看完了。
毕竟,浪费了这么多时间,终究是要在豆瓣上标注一下的。
要不,时间真就白浪费了。
所以,今晚这最后三集,我应该也会第一时间看下的。
但,也就是随便看看吧,不会很好啦。
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