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网上有很多媒体夸大赞杨幂演技。
我还以为杨幂成演技派了。
一口气看了十多集《生万物》,并在第一时间点评杨幂演技,然后我成黑粉了。
说脏话人身攻击的,我就不放了,分享一个相对温和的。
重读文章,发现我成为黑粉的原因,无非是我讲了实话——
杨幂眼神疲惫,没有演出宁绣绣应有的生命力。
宁绣绣的年龄和杨幂的眼神,像一个四边形的圆一样自相矛盾。
眼神疲惫,是杨幂的老问题了。
去年开播的《狐妖小红娘》中,就有观众指出这个问题了。
没想到,《生万物》里的杨幂,眼神更疲惫了。
有读者说,宁绣绣被土匪绑架,亲爹见死不救,与青梅竹马错过,她的眼神疲惫正常。
命运发生巨大变化,眼神确实容易有疲态,这点我承认。
但是,在被土匪绑架前,杨幂的眼睛也有疲态的。
上图有疲态,主要在于眼皮略微下垂,眼神缺少锐利或清亮的光感。妆容鲜艳,但整体面部肌肉放松,缺少提神的紧绷感,更显疲态。
而这一幕,已经是杨幂在剧中最有精气神的状态了。
还有读者不服,看到我的文章后问我“你演的好,怎么不去演。”
首先,“演的好”是错别字,应该写“演得好”。
其次,我不是演员,对此,我要用鲁迅的话回应——
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
《对批评家的希望》
最后,我分享一下秦海璐对杨幂的评价,“有点摸着门了”。
对一位红了一二十年奔四的大明星来说,这不算夸奖。
但对杨幂来说,这是个好的信号。
古偶难以成为杨幂的主战场,爆款《生万物》的出现,杨幂有望用年代剧开辟事业第二春。
要知道,去年的杨幂,影视剧三连扑。
可惜的是,杨幂在《生万物》的表现,依旧保留着之前的职业惯性。
她更像个看上去很美的大明星,而非融入角色的好演员。
杨幂和林永健演对手戏时,这种感受会格外明显。
第12集,杨幂谎称大脚要去县城工作,她的上肢差点触碰到公公。
儿媳对公公做出这种动作,轻佻。
林永健双手插入袖筒,趁势后退闪躲。
动作幅度较小,既能躲开儿媳冒失的肢体接触,也能消除矛盾。
这就是好演员的分寸。
杨幂存在的问题是,她套用当代生活经验去演民国背景的年代剧,因此会有割裂感。
再举个买牛的例子。
第十集,宁绣绣去市场买牛,牛贩子竟会口语议价。
在过去,买卖牛通常用“袖里乾坤”,手语议价。
手语议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围观者或中间商得知真实价格,进而防止第三方哄抬或者压价。
另一方面,牛是农耕社会重要的生产物资,交易价格较高(剧中一头独角牛卖3个大洋,买一亩地需要十多个大洋),保密交易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通常来讲,如果不是熟人,牛贩子不可能像剧中那样大声喊价的。
而后,封二问牛贩子价格时,两人采取袖里乾坤的议价方式。
它呈现生活细节,也突出民国时期的日常风味,这才是年代剧该有的品质。
宁绣绣买牛,没有还原袖里乾坤的议价方式,这是演员的要求,还是编剧的疏忽,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那些有农村生活经验的观众,看到杨幂也能像林永健一样用手语议价,他们会更容易入戏。而不是心生疑惑,和同一个牛贩子交易,交易方式为何不一样?
在林永健这种戏骨面前,杨幂是个成功的大明星,还不能称之为一位有演技的好演员。
她对生活细节的把控,大多禁不起细看。
比如杨幂拿握毛笔的姿势,手握得太高且用力不均,导致毛笔无法稳妥控制,就根本不像识文断字的大小姐。
真正的标准握笔法应该是这样的:
手握在离笔锋两三厘米处,拇指和食指轻捏,中指支撑,无名指和小指辅助,手腕微微悬起,靠整个手臂带动笔锋。
《生万物》是表现不俗的爆款,杨幂也是影响力大的明星。
粉丝多是杨幂的优势,也容易成为杨幂的劣势。
因为粉丝看偶像的作品,都容易有粉丝滤镜,杨幂也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
黄晓明曾说过,人到一定高度后,听到的都是赞扬。
当你的人在一定高度的时候,你是听不到真话的,不管你做什么,你听到的都是你做得很好啊,很棒啊!
然后,黄晓明有个闹太套的外号。
现如今,杨幂主演的《生万物》爆了,很多圈内人士赞扬杨幂演得好。
杨幂确实有些进步,但她真的称得上好吗?
我觉得不是,除了眼神疲惫的问题,宁绣绣在和人谈话时,眼神常常闪躲,肢体不够舒展,她是局促不安的,小家子气的。
总而言之,就前十七集的内容,我难以看到宁绣绣的蓬勃生命力。
我在读完原著后,发现宁绣绣有的是《红高粱》九儿一样的灵魂,是华北大平原的广阔土地上,滋养出来的地母人格。
而杨幂的身材单薄小巧,更像是江南女子,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路子。
而她本人暂时没有修炼出周迅的演技,恐怕很难像周迅一样,突破身材的瓶颈,演活山东姑娘。
鲁迅说过,杀掉一个人的方式有两种,骂杀和捧杀。
对现在的杨幂来说,她能听到太多赞美的声音了。
但这也会让她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从这个角度讲,一粉顶十黑是有道理的。
去年三连扑后,杨幂非常需要用作品证明自己。
那么,她更应该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多听听其他方面的声音,而不能在听粉丝和朋友圈的好声音。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但愿杨幂能听得见客观公正的批评。唯有如此,她才能突破自我,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