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筹推进了一系列抗战题材重点电视剧的创作与播出,包括《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反人类暴行》《风与潮》等作品,在艺术表达与历史真实的平衡中,探索了主旋律影视创作的新路径。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作品以叙事维度的突破为核心,通过微观视角解构宏大历史、技术赋能强化沉浸体验、国际视野重构历史逻辑等创新路径,打破了传统抗战叙事中的单一模式,呈现出更具人文厚度与时代价值的影像表达。
(一)
近年来,抗战剧逐渐摒弃以战役进程为主线的线性叙事,转而通过小人物命运折射时代洪流,一系列重点剧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
比如,由刘戈建编剧,毛卫宁导演,王雷、陈钰琪、焦俊艳、张天阳主演,预计于2025年8月下旬播出的电视剧《我们的河山》,以沂蒙山区为切口,通过青年党员庄埼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故事,诠释“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深刻命题。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超高清长镜头与生活化叙事手法,将战争史诗融入乡土烟火,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军民群像。
而由高满堂、李立、汝盛、李洲担任编剧,臧溪川、赵阳导演,胡军、李乃文、陈靖可、袁姗姗、蒋欣、林永健主演的电视剧《归队》,则聚焦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史,以胡军饰演的排长老山东串联起失散战友的归队历程,既有动摇与坚守的挣扎,也有情感褶皱与精神觉醒的表达,这种“大题材小切口”的创作策略,将历史事件具象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使观众在共情中理解抗战精神的本质。
与此同时,由黄晖担任总编剧的电视剧《风与潮》,聚焦澳门抗日救亡运动,通过粮食运输、金融战等非传统战场场景,揭示抗战胜利的国际协作维度,填补了澳门抗战题材的影视空白,展现孤岛中的家国大义。
这些作品通过地域性、专业性视角的拓展,将抗战史从单一的军事叙事升华为包含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维度的民族抗争史,在全面展现抗战历史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同时,构建起全景式抗战历史图景。
(二)
在叙事策略上,这些剧作均展现出鲜明的创新意识。比如,由钱林森编剧,高希希导演,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王劲松主演的电视剧《阵地》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桂林抗战文化城,通过郭沫若、夏衍等文化人士的笔战与舞台抗争,展现“文化抗战”的独特维度。剧中对《救亡日报》创办、夏衍话剧排演等史实的艺术化呈现,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精神战场上的坚守。
再如,由张永新导演,王阳、万茜、黄澄澄等主演的电视剧《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严密的历史考证下,讲述了一群小人物在抗日战争年间经历九个中秋节的故事,并通过月亮这一特殊意象,见证每个角色的生活流变和心灵成长,用严肃端正的态度为观众呈现那段悲壮而伟大的抗争,让观众看到小人物们坚韧不屈的一面,还有“舍小我,赴大我”的勇气。这种创新通过情感共鸣机制的构建,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中焕发活力,其“大情怀小清新”的表达方式,既保留了历史厚重感,又契合了当代观众的审美偏好。
由牟芯岑编剧、导演,江奇霖、尹正、章宇、兰西雅、艾丽娅、蒋奇明主演的电视剧《反人类暴行》,则以揭露731部队暴行为主线,通过日本青年学者荒川良平的良知觉醒,构建起跨民族的反战叙事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通过技术赋能的沉浸式表达,在坚守历史真实性的同时,通过技术革新重构影像美学。
比如,《我们的河山》采用4K超高清制作,全程山东临沂实景拍摄,沂蒙地貌的粗粝质感与战争场景的震撼长镜头形成互文,将抽象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符号;《归队》则通过多线叙事交织,将抗联战士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光辉交织呈现。
(三)
这些作品努力在历史考证与当代价值传递间寻找平衡点。比如,《阵地》剧组实地探访桂林多处抗战遗址,并对剧中还原多处旧时场景和历史档案记载的空袭细节;《归队》主创团队深入东北抗联旧址调研,先后采访88国际旅后人,不畏艰难险阻,攀雪山、涉河流,肩扛沉重的摄像装备,穿梭于茂密的深山老林之间捕捉每一个震撼镜头,并实景拍摄于零下30摄氏度的林海雪原。
而在价值传递层面,《我们的河山》通过“崮城”小切口展现根据地建设史,将“人民战争”理念具象化为可感的生活场景;《风与潮》则探讨战争背景下商业伦理与民族大义的辩证关系,并揭示了经济战线同样是抗战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上述作品,国家广电总局还将集中开展优秀作品展播活动,并陆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级卫视和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播出。同时,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还将展播一大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其中,“重温经典”频道将在7月晚间档播出《悬崖》《记忆的证明》等剧目,8月份将播出《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9月份下午档播出《太行山上》,晚间档将播出《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集。
2025年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共同构建起抗战记忆的多元光谱,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体验,并通过叙事维度的突破,完成了对抗战记忆的再编码与再诠释。
这些创新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当代价值的深度挖掘,其重要价值正是在于架设起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桥梁,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