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毫无疑问是热门IP,围绕其影视化也有许多话题。
原故事的任务线非常明确,讲述了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九品小吏李善德接到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需要在贵妃诞辰之前,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
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运送新鲜荔枝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难度极大。
但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他通过多次实验、算法和演绎,克服了荔枝保鲜时限仅有三天的难题,在十一天之内将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
而在这个过程中,官场的种种黑暗与复杂,各级官员的推诿、刁难、算计,以及内廷宦官的争功等,成为李善德最大的阻碍。
因此,运送荔枝是明线,事件背后的人心争斗是暗线。
九品小吏的逆袭所要引出的,是封建时代盛世背后的弊端与黑暗。从这个角度看,《长安的荔枝》更像现实主义的故事。但影视化如果太现实主义,未免缺少娱乐性。
大鹏影版《长安的荔枝》既让这个故事产生了一种新的可能,也能让看过大鹏电影的人,对他产生新的感受。
放在暑期档,这是一部娱乐感十足,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电影。这也是一部完全没有尬梗,还让立意上升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电影。在普通人自嘲为“牛马”的当下,这部电影也为牛马们找到了另一种情绪出口。
这个暑期档的第一个爆款,来了。
喜剧+古装大场面,精致又潮流
古装看的是美学和文化,尤其以唐为背景,灿烂的文化和华美的盛世图景深入人心。
电影中对“盛世”的展现十分有特色,一是长安的繁华,二是岭南有异域风情的特点,三是盛世之下的另一面,普通百姓的乐与苦。
盛唐景象在众多影视剧中皆有呈现,九天阊阖,万国来朝,长安的繁华也是盛世的意象。在贵妃寿诞上,这种美也达到了高潮。
唐代岭南风情又是另一种景象,更多异域元素,并与原住民的质朴粗犷交织,有许多视觉元素。
以盛世为背景,当然有许多大场面,无论是运送荔枝的集体协作,庆贺荔枝丰收的仪式,还是官员的朝拜,寺庙的庄严,亦或是宫廷歌舞,在视听上都并不单调,没有浪费大银幕的优势。
这次也充分展现了大鹏实际上有能力做好大场面,尤其是动作场面的调度。
但华丽背后是什么?是普通人的血与泪。
通过李善德的履历,呈现的是“长安折叠”,有的人享受繁华,有的人勤恳劳动也买不起房。在长安之外,更有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用生命托起大明宫“九天阊阖”的壮观。
不将现实排除在盛世想象之外,是值得称道的一点。
作为网速最快的导演之一,大鹏也很用心想办法抓住年轻观众,在电影里放了不少喜剧梗。
并在戏中加入了贴合场景的配乐用以叙述李善德一路的奔波,本来是一路艰辛,突然热血且幽默了起来。
紧跟社会情绪,是爽文但也不完全是
在《长安的荔枝》这个故事里,讲不被重视的小人物如何震惊所有人是有必要的,但只讲他的成功又是不够的。
影片一开始,李善德就替观众提出了问题:没人跟圣人(皇帝)说从岭南运鲜荔枝不可能吗?没人跟他说更近一点的巴蜀就产荔枝吗?
李善德得到的答案是:你怎么能质疑圣人!
太职场了,实在太职场了。哪个打工牛马看了不想来一句国粹。
就像近期许多账号也在玩梗,大致是领导命令新来的年轻员工联系某个大明星或者大人物来开演唱会、当代言人、拍条视频,实际是领导异想天开而小员工无法解释这为何是异想天开的无奈。
李善德的人生历程就是许多人的缩影:
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员工被视为死脑筋,导致人际关系平平。最大的老登领导下了一个艰难任务,各部门互相推诿,最后落到了李善德的部门。部门中登领导平时就看不惯他,把锅甩到了他头上。原以为拿着大领导的计划大家会配合,结果还是互相推诿,就怕担一点责任。
不得已之下,自己想办法拉投资,做计划,眼看终于要把任务做出样子了,不是有人跳出来抢功,就是有人恨你做成了又不鸣谢我们部门,到时候大领导还要问责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来,于是反手一个举报。
李善德的成功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在这样的夹缝中一点一点腾挪转身,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从最初只有一道荔枝使任命令,慢慢置换到资源,资源又一步步变成顶级资源,李善德面对打击虽有慌张,但从不气馁,总是不停想办法,堪称一出逆袭爽文。
而我们除了要看到他的坚持,更要看到这样的夹缝从何而来。实则是在只问KPI,放任互害的社会里,人人都在夹缝里接受挤压,人人也都在挤压别人。
今日你有权,明日也可能要屈从于更大权。最后承担代价的,只有一点权都没有的平民百姓。
荔枝已不仅仅是荔枝,对有的人来说,荔枝承载的是整个部族的情感和生活保障,对另一些人来说,荔枝是讨好权贵的金贵财富,对滥用权力的人来说,荔枝是大权在握,可随意拿捏别人的工具。
这是一出爽文,但又不完全是。
立意上升,荔枝成为引导思考社会现实的意象
影片的最高潮,也是荔枝让整个议题有了升华。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骑红尘”并不浪漫,背后是为了完成任务,层层加压,毁坏荔枝林,跑死无数马,顶住权力斗争刻意制造的意外事件,最后只有那一匹马到了长安。
所谓“妃子笑”,妃子也没有笑,并不是贵妃非得吃这个荔枝,最后她也只是出手触碰便又收回,因为有更重要的社交活动,她必须端庄地迎接并表态。
位极人臣的右相杨国忠轻飘飘地表示:这荔枝也就那么回事吧。
那一盘人命关天的荔枝,在众多摆盘精致的美食中,是那样落寞,却又红得显眼。
在荔枝的背后,是人不同的情感,并且展现的多是普通人的善意,这是影片最升华的地方。
杨国忠轻松一句话便可调动全国之力运送荔枝,李善德仍在考虑流程合理性,他只认为好笑,因为制度从来不是给掌权者设计的,还需要讲流程岂不可笑。这让李善德前期顶着压迫的努力完全成为一种笑话。
而与之相对的是,小吏李善德通过荔枝获得赏识,却不忍面对这背后为百姓增加的疾苦,选择反抗。
小商人顾念朋友情谊,即便要违反流程,也鼎力相助。
被贩卖的奴仆第一次在李善德这里感受到作为人的尊严,豁出一切也要保护李善德的安全。
种植荔枝的岭南峒人对待荔枝树像家人一样,对来外来的人也是先交朋友,不谈生意。以及李善德的家人朋友,也在真心支持着他。
最后,安史之乱颠覆了权力,善良的人在荔枝林里有着平静的生活。在长安安居乐业的理想破灭,却也获得另一种重生。这何尝不是对善意的回报。
对善意的坚持,对正义的永不放弃,也是我们普通人对抗世界的武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右下角「♡推荐」鼓励巴塞君